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4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竭智盡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獻最大的才智與忠誠。「智」文獻異文作「知」。《楚辭.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
勞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慰問歸來者的辛勞。《楚辭.屈原.卜居》:「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
不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汙濁、不淨。《楚辭.屈原.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晉.司馬彪《續漢書.卷五.黨錮傳.郭泰傳》:「叔度之器,汪汪若萬頃之波,澄之而不清,混之而不濁,不可量也。」
氾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游不定的樣子。《楚辭.屈原.卜居》:「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漢.桓譚〈仙賦〉:「氾氾乎,濫濫乎,隨天轉旋,容容無為,壽極乾坤。」
正言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敢言,無所顧忌隱諱。《楚辭.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宋.蘇軾〈鳧繹先生詩集敘〉:「微言高論,即已鄙陋漢唐,而其反復論難,正言不諱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貴矣。」也作「直言不諱」、「直言無諱」、「直言勿諱」。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鐘毀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
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毀壞廢棄。《楚辭.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龜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龜甲和蓍草,為古時占卜吉凶的用具。指占卜。《楚辭.王逸.卜居》:「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百僚蕩恐,皆曰龜策能言。」也作「龜筴」。
心狂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煩意亂」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楚.屈原〈卜居〉(據《楚辭.卷六》引)屈原1>既放2>三年,不得復見。竭知3>盡忠,而蔽鄣4>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 〔注解〕 (1) 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讒言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2) 放:驅逐、流放。 (3) 竭知:用盡智慧...
雷鳴瓦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瓦釜雷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