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為口渴。宋.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詩:「都人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溝已淘。」《聊齋志異.卷一二.劉全》:「三年前,僕從泰山來,焦渴欲死。」
消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上指口渴飲水多而小便多。即今之糖尿病。《梁書.卷三三.王僧儒傳》:「吾無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癲眩屢動,消渴頻增。」《聊齋志異.卷二.阿寶》:「生忽病消渴,卒。」也稱為「糖尿病」、「渴病」。
力省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聖明君主很久沒有出現,以致人民長久處在暴政之中,他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工作效率高。
止渴之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梅止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走到半路,因為天氣十分炎熱,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心生一計,就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可以生津解渴。」士兵們聽到之後,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望梅止渴」,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風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上指風邪挾熱。主要症狀有發熱重、惡寒輕、口渴、舌邊尖紅苔微黃、脈浮數、嚴重則見口燥、舌乾、目赤、咽痛、衄血等,都稱為「風熱」。
如饑如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非常饑餓或口渴的人急需飲食一般。比喻迫切需求。隋.王度《古鏡記》:「明公好奇愛古,如饑如渴,願與君今夕一試。」也作「如饑似渴」。
風熱感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受到風熱邪氣而發病。主要症狀有發熱、頭痛、微惡風寒、自汗、鼻塞無涕、咽喉腫痛、咳嗽、痰稠黃、口渴、舌紅苔薄白微黃、脈浮數等,都稱為「風熱感冒」。
叫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口渴想喝水。如:「烈日當頭,令人叫渴。」
實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通常指病邪亢盛。如急性熱病高燒、口渴、煩躁、無汗、便祕、苔黃乾燥、胸腹脹滿、脈實有力等,或體內機能障礙引起的氣血鬱結、水飲、停痰、食積等症狀。也作「實證」。
忍饑受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飢餓口渴。形容生活貧困。《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捉季布傳文》:「忍饑受渴終難過,須投分義舊情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