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9.0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色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頭尖錐狀。下分成兩葉;齒小,上下頜前方各具對犬齒。鱗片中型,頰部具 4列小鱗片。D. IX, 10-11;A. III,9-10;P. 13;L.l. 26-28;尾鰭圓形。幼魚體白色,自吻端經眼至體後端具黑縱帶,隨年齡漸長,黑帶從後端漸消失;背鰭與臀鰭黑色,末緣白色;尾鰭白色,具黑緣。成魚體側黑帶漸消失,體前半部深色,後半部淡色或偏黄,體鱗常具一黑點;各鰭黑色,背、臀鰭鰭緣白色;尾鰭淡色或偏黄,末端具黑色環紋,上下鰭緣末端白色。
小齒擬皺鯊或啞巴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seudotriakis microdon (Capello, 1868)
如科所描述之特徵。
西北大西洋之紐約至紐澤西沿海;東北大西洋之冰島外海大陸斜坡、法國、葡萄牙、馬得拉群島、亞述群島、塞內加爾沿海;西印度洋之Aldabra Islands北部沿海;西北太平洋之日本,及中太平洋之夏威夷群島附近海域。台灣東北部海域偶有漁獲,唯極為罕見。
活於大陸棚及大陸斜坡水域的底棲性大型種類,棲息水深200~1,500公尺。其修長的體形及柔軟的身體使得牠行動十分靈活敏捷。卵胎生種類,每胎產仔2~4尾。有關牠的食性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以深海魚類或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大可成長至295公分,性成熟體長在200公分以上,胎仔產出體長70~85公分。
一般是由底延繩釣或底拖網所漁獲,雖為大型鯊魚,但數量十分有限,因此經濟價值不高。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擬皺鯊科(Family Pseudotriakidae),False Cat Shark
斑葉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莖綠色或灰褐色。葉4-6片,深綠,歪橢圓,銳頭。花序近乎無柄或具短柄,有毛;花3-7朵著生,向一側開放,半張,白色但具灰綠褐色或紅褐色暈。

形入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體進入管流入口時,入口處之管壁有一定厚度,如未經特別處理,則管壁之斷面為一直角緣(圖1),容易導致較大的入口能量損失。為了減少入口能量損失,常將入口緣截成一斜角(圖2),使流體經入口之流線能較為平滑,以達到減少能量損失之目的。經截成一斜角之入口緣,稱為斜形入口。直角緣之損失水頭係數Ke=0.5,若將直角緣略加整修使其稍為圓順,則Ke可降至0.2,斜形入口之斜角越小則Ke值越低。
線柱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卵狀橢圓形,長7 cm,寬3 cm,綠色,中脈與二側脈常為銀白色。花序有毛,有8-14朵花。花半開,光滑。瓣白色,似長方形,寬6 mm。

玉鳳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生,高20-60 cm。塊根紡錘狀,莖上有5-6片葉,葉密集,長橢圓形,長5-12 cm,寬2-5 cm,上表面淡綠色。花序頂生,長10-20 cm,有5-12朵花,花不甚張,淡綠色,花瓣呈2絲裂狀;瓣3裂片,成絲狀,有毛。

點背鬚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體長為頭長之4.1-4.7倍,為體高之4.9-5.9倍。頭長短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下頜略突出;兩頜有齒,齒細小;腭骨具弱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8 + 16-19 = 24-27。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不分枝,具鱗48-55;背前鱗29-34;側線上鱗8。背鰭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13-14,鰭膜上具黑色斑;臀鰭起點在背鰭第6-8軟條基底之下方,具軟條10-11;胸鰭末端達背鰭後部基底或更後方,第1鰭條不分歧,一致呈紫褐色,無...
櫻花冠海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櫻花冠海星Coronaster sakuranus屬於海星科Labidiasteridae,腕細長,9~10隻。輻長(R)為11公分,間輻長(r)為1.2公分。體表有一層薄皮膜,皮膜之下可清楚地看到骨板排列,乾標本骨板排列更清楚。腕部骨板細長呈杆狀,聯接成不規則的疏鬆網狀。背部骨板聯接處常有1個棘,少數為2個,棘的四周及基部有成簇的小型交叉叉棘包圍。上、下緣板上各有一個棘,下緣板上的棘比上緣板上的稍長,這些棘的基部周圍有密集的小型交叉叉棘。骨板之間的皮鰓區大且明顯,上有稀疏的較大型雙瓣叉棘。圍步帶板小型且明顯分離,之間有稀疏的雙瓣叉棘,板上有2個細長溝棘(即第1及第2溝棘)。口板大型,口棘...
二色裂魚或二色擬隆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abroides bicolor (Fowler & Bean, 1928)
體延長;尾圓型;幼魚體白色,體側中央有一黑色縱帶;成魚體側黑縱帶消失,體前半部深色,後半部淡色,背、臀鰭黑,其外緣為白色;尾鰭具半月型黑斑,其外緣為白色;體長可達12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
棲息於珊瑚礁區,俗稱“魚醫生”,體型較裂魚大。
供觀豀ž。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笛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略高。上中間具一肉質瘤狀突起,隨著成長而越發達。眼前方無溝槽。口大,上頜突出,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前緣之下方。上下頜齒細小;鋤骨及腭骨有具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呈弧形,側線鱗數49-54。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不延長而較前方鰭條短;背鰭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叉形。體背黃褐色,腹部銀白色。背鰭、臀鰭及胸鰭淡黃色;腹鰭淡色;尾鰭黃色。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擬烏尾冬亞科(Apsilinae)。本屬全世界僅一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