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叭胡(鼓吹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特的拉弦樂器,應該是只有台灣才有這樣的樂器,其形制與製作的材料與一般常見的胡琴有很大的差異,琴的本身除了琴皮以塑膠材料蒙製之外,其餘部位都用鐵製成。除此之外,發音位置在琴頭叭處與一般胡琴也有很大的差異。琴筒是由彎曲的銅頭蒙上塑膠板(在日據時代以留聲機的唱頭充當),音色特殊,與「嗩吶」的聲音有些類似。是客家音樂與歌仔戲「哭調」常用樂器,歌仔戲稱「鐵琴」、客語稱「叭哈弦」,由於出音孔位置與材料的特殊,其琴聲帶有鼻聲的音色與較大的音量,在樂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可能是它的音色過於特殊,在客家八音班中並不是所有的樂隊都會使用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多嘴或動不動就大聲嚷嚷的女人。例:鄰舍阿伯姆常常好講長講短,大家講佢係呱嫲。(鄰居伯母常常愛說三道四,大家說她是多嘴的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站起來了。相傳嘛死時,擱在鐵椅上,用火一燒就會站起來。如:「你怎麼不好好坐著休息,真是燒嘛──站起來了。」
甘肅卓尼嘛教義國文講習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肅卓尼嘛教義國文講習所是國民政府時期甘南藏族地區的宗教教育機構。其前身為卓尼禪定寺嘛半日學校。民國三十一年(1942)七月改現名,隸屬教育部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三月,卓尼禪定寺丹珠呼圖克圖的經師宋堪布活佛創辦卓尼禪定寺嘛平日制學校。(「呼圖克圖」為藏語「朱必古」的蒙語音譯,意為「化身」,即活佛,是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蒙古等藏、蒙民族地區「轉世」嘛所授的封號。凡受封號者均載入理藩院冊籍,地位僅次於達賴、班禪,高於一般活佛。)該校的教育對象都是本寺嘛。半日誦經,半日讀書,開設藏文、漢文、唱歌、體育、常識和藝術等課。
  民國三十一年七月,卓尼禪定...
叭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蓋寬3-5.5公分,漏斗或叭形,表面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鱗狀,邊緣內彎。菌褶延生,平滑或具不清楚的橫脈,灰至灰黑色。菌柄中生,2-2.5 × 0.4-0.6公分,中空,與菌傘同色。孢子廣橢圓形,無色,平滑,6.6 × 4.1-5微米。未見囊狀體。擔子細棒狀,10-14 × 7-9微米,含油滴,含兩個小梗。菌絲單系。菌絲3-7微米寬,無扣子體。
嘛舞蹈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儀式。Lama亦作Bla-ma,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對高僧的尊稱。西藏佛教俗稱嘛教(Lamaism)。有的嘛信徒認為是前生轉世,名為朱古嘛轉世,俗稱活佛。活佛系統中地位最高的是達賴嘛(Dalai Lama),是西藏佛教格魯派(黃帽派)首腦的稱號,被尊崇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占第二位的是班禪嘛(Panchen Lama),被視為無量光佛的化身。其他較小的朱古嘛則被定為大、中、小各級。嘛在宗教系統中地位崇高,負責主持各項宗教儀式活動。僧院(gompa)中的活動無論在動作或主題上皆具有宗教意味,這些活動包括儀式及各宗教慶典的表演等等。每年的重要慶典會在拉薩(L...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叭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生地衣體小到中形,稍厚,邊緣具不規則裂瓣,斜立或直立,無粉芽。子器柄1-2cm高,單一,具大形之杯,稀自杯緣發生短柄,外觀粗糙且堅硬;皮層粗網眼狀或顆粒狀,無粉芽,杯側常裸露出部分之髓層,杯內皮層顆粒狀或脫落。子囊盤少數,小而呈深褐色,常具短柄而著生於杯緣處。粉子腔較多。K-,P+橘紅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樂團或軍隊所使用的叭。如:「法國號」、「軍號」、「伸縮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嘩」條。
大剌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模大樣。《水滸傳》第九回:「你這個賊配軍,見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剌剌的。」也作「大拉拉」、「大」、「大辣辣」、「大落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