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總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之歸屬。在總統制下,總統做為國家元首之身分外,實質上握有最高行政權;而在內閣制下,最高行政權責規為國會多數黨所組成的內閣。另外,以法國作為典型代表的雙首長制,最高行政權則分屬於總統與總理。 我國總統我國自1997年取法雙首長制進行第4次修憲下,總統在我國憲政體制下時具有雙重定位,既象徵國家、作為代表國家的元首,又同時與行政院長並列為行政權的執掌。而總統之職權責包括公布法令、赦免、授與榮典、院際調節、統帥、締約宣戰媾和、官員任免、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附議核可、解散
美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所主導的反共圍堵陣線必須在東亞建立更鞏固的防線,台灣的戰略地位在美國的心目中提升。所以,韓戰一爆發,美國立刻主動對台灣提供衣食物資,以協助台灣因局勢演變而增加的經濟負擔。翌年,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開始對台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直到1965年6月美國終止對台援助為止 經過15年間總共提供台灣近15億美元的援助,平均每年約1億美元。具體而言,美元到達金額約佔1951年到1960年台灣進口金額的40%,佔同一期間台灣投資毛額的38%,也佔...
六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的第三次延長時限一到,因逢日俄戰爭方面,將有效期限至和平後翌年末日;直到1906年底,日本政府又向國會提出六三法延期之議,最後仍經貴族院和眾議院將有效期限改為5年通過,不過以第31號法律(世稱三一法通過),六三法名稱雖然消失,其實只是換湯不換藥,其內容與性質並無太大轉變,民間仍習慣以六三法稱之。三一法訂定時仍負有5年有效期限,可是仍然一延再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日俄戰爭英文關鍵字:Russo-Japanese War 出處李筱峰/著。台灣史100件大事(上),1999年,頁103~104。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解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以強制力消除已結合的團體。如:「解散國會」。
馬首前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首是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左傳》裡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晉國會同魯、齊、宋、鄭等國軍隊伐秦,要報三年前櫟地一戰之仇。聯軍到了涇水邊就停住了,不肯渡河。晉國大夫叔向去找魯將叔孫穆子商量該怎麼辦,叔孫穆子便引了《詩經》的話:「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匏瓜也有苦葉,渡河也會遇到深的地方。水深的話就直接下水渡河,水淺的話就撩起衣服過去。要聯軍渡過涇水,繼續朝秦國進攻。叔向聽了,就回去準備船隻渡河。秦國看聯軍集中在涇水邊,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因此而毒死了不少聯軍士兵。鄭國軍隊的首領子蟜非常生氣,率先出兵和秦軍交戰,各國軍隊也跟著開打,但開戰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這時...
咨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總統向國會或立法機構發表的政策演說。[例]美國總統向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提出新的政策。
林天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世紀教育機會不均等的來源  2000課程與教學通訊3「研究本位」的決策:美國國會「全國閱讀研究小組」研究報告的啟示  2000課程與教學通訊4模範教師—英格蘭地區的最新標準  2000學校行政9   2002國教新知 48(4) 美英兩國家庭作業政策與規定 2002.06 2002課程與教學通訊 11校務發展策略與SWOT分析 2002.07  2002教育研究資訊 10(5)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
委員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上作為一穩定的政治組織方式施行。在瑞士,行政大權係由聯邦委員會之七位委員所共享,此指之委員為聯邦國會兩院所選定,任期為四年,向國會負責。而依據瑞士之政治習慣,執政的行政委員可連任直至退休或離世,因此在瑞士亦有委員久任其位。在七位委員中會選任一位擔任主席,即所謂的聯邦總統(president of the confederation),其任期一年,不得連任,但可隔屆再被選任,然瑞士總統除頭銜外,並無其他特別之權利與地位,與其他行政委員並無差異。(...
不信任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任內閣制中,國會為迫使內閣去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西元一八四一年,起源於英國。凡採取內閣制的國家,當國會反對內閣的政策時,即可提出不信任案,採行不信任投票。如果此案通過,內閣即須總辭,或由元首解散國會,重新改組,以訴諸選民公決。此乃反對黨制衡執政黨最有效的方法。
閣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閣制國家,由內閣總理(或稱首相)延攬入閣,參與制定並執行國家政策的官員。其名稱各國略有不同,如部長、大臣等。英國規定閣員必須是國會議員,而德國、日本等國則不必為議員;至於第五共和法國規定不能由議員兼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