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喬松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喬、松指傳說中仙人王子喬和赤松子。喬松之借指長。《戰國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孰與以禍終哉。」
偷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韓與大臣賈充之女賈午私通,賈午以晉武帝賜賈充的外國奇香偷贈韓的故事。見《晉書.卷四○.賈充傳》。後用來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一齣:「不但偷鈴,韓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也作「韓分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享盡天年,自然死亡。《晉書.卷六九.刁協傳》:「終則蒙贈,死難則見絕,豈所以明事君之道、厲為臣之節乎!」《儒林外史》第一回:「是年,秦老亦終於家。」
亭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蜀漢關羽的封號。三國時,曹操俘虜了關羽。雖然關羽殺了袁紹的大將軍顏良,為曹操解白馬之圍,仍留書出走回歸劉備,但曹操愛才,不忍追殺,並封關羽為「漢亭侯」。
八仙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與短命。《莊子.應帝王》:「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夭。」《儒林外史》第七回:「凡人富貴、窮通、貧賤、夭,都從乩上判下來,無不奇驗。」
2.短命而死。《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歲,不為夭;奈孩兒年少,未得從夫,卻如之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已逝之人的生日。《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冥》引《春在堂隨筆》:「世俗有祝冥之說,達禮者非之,然顧亭林先生有〈王貢士亡考衢州君生日詩〉。」《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到了八月初三,這一日正是賈母的冥。」
添萱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者」是說有仁心的人,安於義理,少思寡欲,因此恬淡多。東漢荀悅在所著〔申鑒.卷三〕對「仁者」加以詮譯;他分析仁者多的原因在於:「仁者內不傷性,外不傷物,上不違天,下不違人,處正居中,形神以和。」荀悅談養性之道,倡導中和之理,而有仁德的人,不論對己、對人、對物、對天,皆不違背中和之道,故災禍不致降臨其身。加以仁者常自我反省,謹言慎行,心中坦然,沒有愧疚,亦無憂慮,必然長
  仁者固然長,但荀悅也提到仁者顏回的英年早逝及冉伯牛有惡疾而卒;他以「麥不終夏,花不濟春」來說明,認為麥與花有形的生命不長,麥雖不踰夏而秀,花雖不越春而榮,但仁者不憂,故君子不應以元之長短為慮,...
陵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有一燕國人到趙國都城邯鄲,見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結果非但沒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遂爬著回去。典出《莊子.秋水》。後比喻仿效他人不成,反失去原有的技藝。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杜篤、賈逵之曹,劉珍、潘勖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可謂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也作「陵失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