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展一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籌莫展」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陛下欲盡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親、任賢、寬民,而其本莫先於講學。比年小人謀傾君子,為安靖和平之說以排之。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1>旨擯棄2>,其極至於九重3>深拱4>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自非聖學日新,求賢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 〔注解〕 (1) 忤:違逆、不順從。 (2) 擯棄:遺棄。擯,音ㄅ|ㄣˋ。 (3) 九重:指帝王。 (4) 深拱:無為而治。
目空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空一切」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六.題跋.題喻季直文編》1>烏傷固多士,而稱雄於其間者,余熟其四人焉,蓋非特烏傷之雄也。喻叔奇於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別去三日,念之輒不釋。其為文精深簡雅,讀之愈久而意若新。何茂恭目空四海,獨能降意2>於一世豪傑,而士亦樂親之。其文奇壯精緻,反覆開闔,而卒能自闡其意者。陳德先舉一世不足以當其意,而人亦不願從之游,然其文清新勁麗,要不可少。喻季直遇人無親疏貴賤皆與之盡,而於余尤好。其文蔚茂馳騁,蓋將包羅眾體,而一字不苟,讀之亹亹而無厭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蘇軾〈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詩。 (2) 降意:屈意、降...
二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賢兄弟。因二者俱佳,難以別高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唐.包何〈和苗員外寓直中書〉詩:「朝列稱多士,君家有二難。」
連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連合、連絡。唐.白行簡《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群英。」
一籌不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計策也提不出來。見「一籌莫展」條。01.《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旨擯棄,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源) 
令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聖旨,帝王的命令。《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鮑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以故意見待。」《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國王傳下令旨,訪得著作郎能統率多士。」
結舌瞠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幹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
瞠目撟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幹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
通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進士初及第。唐.劉禹錫〈酬元九院長自江陵見寄〉詩:「金門通籍真多士,黃紙除書每日聞。」
楷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效法遵行的準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自兩漢文明,楷式昭備,藹藹多士,發言盈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