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
中洋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間深洋底的廣大山脈。在三大洋中綿延長度達七萬餘公里,寬一千餘公里,為地表最大、最長的山脈,幾占海洋面積的三分之一。可分為頂峰區、側翼區和破裂帶三個部分。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
拔山扛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動大山,舉起巨鼎。形容力氣強大。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後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過人。《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也作「拔山舉鼎」、「扛鼎拔山」。
一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豎立的器或物,一件稱為「一座」。如:「一座山」、「一座塔」。《老殘遊記》第一回:「話說山東登州府東門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萊山。」
藏之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以著作不便問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極具價值,能流傳後世。《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唐.劉知幾〈上蕭至忠書論史〉:「古之國史,皆出自一家,如魯、漢之丘明、子長,晉、齊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也作「藏諸名山」。
西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西域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之地,狹義的西域即今之新疆,主要為天山南路;廣義而言,除天山南北路外,並踰蔥嶺(帕米爾)以西,包有今之中亞、西亞及印度。《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序》:「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守土官募識番語者為通事。鳳素知番情,又勇敢,諸番畏之。 五十一年,為阿里山通事。阿里山者,諸羅之大山也;大小四十八社,社各有酋,所部或數百人、數十人。性凶猛,射獵為生,嗜殺人,漢人無敢至者。前時通事與番約,歲以漢人男女二人與番,番秋收時殺以祭,謂之作饗,猶報賽也。屠牛宰羊,聚飲歡呼,以歌頌其祖若宗之雄武。然猶不守約束,時有殺人,而官軍未敢討。 鳳至,聞其事,嘆曰:『彼番也,吾漢族也,吾必使彼不敢殺我人』。或曰:『有約在,彼不從奈何?且歲與二人,公固無害也』。鳳怒叱曰:『而何卑耶,夫無罪而殺人,不仁也。殺同胞以 求利,...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穿越火車站後左轉後直行,看到後龍國中後右轉直行,650公尺後即可看到學校標示牌。自行開車國道3號下大山交流道後,經明山路1.3公里後左轉龍山路,約3公里後右轉接大山腳路,約1公里後左轉接四份仔路650公尺後即可看到學校標示牌。國道3號下後龍交流道後,經至公路650公尺右轉接台1線約1.1公里後(過後龍溪橋)左轉進中華路,直行約500公尺後左轉接中龍街、勝利路,約1公里後右轉(於便利商店前右轉)進入四份仔路,750公尺後即可看到學校標示牌。 參考資...
落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淪落山林為盜匪。《水滸傳》第二回:「小人等三個,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
2.嬰兒出生。《紅樓夢》第二五回:「小兒落草時雖帶了一塊寶玉下來,上面說能除邪祟,誰知竟不靈驗。」
3.隨便、草率。《朱子語類輯略.卷七.總訓門人》:「如今未曾看得正當底道理,便落草了,墮在一隅一角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