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4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受到重視,得以連續升遷,官至西川節度使,後又任散騎常侍。尚節義,遭時多難,有志功名,而言浮其述。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之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諡號忠。學術: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
徒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隆基(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主。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後,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死後廟號玄宗。 (2) 嵩:蕭嵩(?∼西元749),唐朝人。長大多髯,貌偉秀。玄宗時曾任中書舍人。 (3) 移時:一會兒。 (4) 前:向前走。 (5) 草:草稿。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於范陽起兵造反,陷兩京,玄宗逃往四川。祿山死,子慶緒繼之;慶緒死,史思明繼之;思明死,子朝義繼之,至代宗廣德元年,其亂始被郭子儀、李光弼等敉平,歷時九年,史稱為「安史之亂」。也作「天寶之亂」。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少以文詞知名。擢進士,累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後接大常少卿,遷禮部侍部,加集賢院學立,改授工部恃郎。俄遷秘書監。知章性放曠,晚尤縱誕,自號四明狂客。醉後屬詞,動成卷軸。更善草隸,人共傳寶。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裡,詘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已下咸就執別。年八十六卒。肅宗贈禮部尚書。詩一卷。 特色証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
感激流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感激涕零」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劉禹錫〈平蔡州〉詩三首之二(據《全唐詩.卷三五六.劉禹錫》引)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1>。老人收泣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注解〕 (1) 零:落下。
綠衣使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鸚鵡。相傳唐時長安城富豪楊崇義,為其妻劉氏及鄰人李弇所殺,埋於枯井中。當縣官至楊府蒐證時,案發當時唯一在現場的鸚鵡突然開口說:「殺家主者劉氏、李弇也。」於是真相大白。唐玄宗得知後,封此鸚鵡為綠衣使者,自此,綠衣使者復為鸚鵡的代稱。見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鸚鵡告事》。
名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名目。《宋史.卷一七九.食貨志下一》:「自天寶以後,天下多事,戶口凋耗,租稅日削,法既變而用不給,故興利者進,而征斂名額繁矣。」
滔滔不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滔滔不絕」。見「滔滔不絕」條。01.《樂府詩集.卷一二.郊廟歌辭一二.漢宗廟樂舞辭.積善舞》:「飲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源)02.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04406-001_1.jpg;走丸也。時人服其俊辯。」 
含糊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義3 成語故事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新唐書.顏杲卿傳》:「賊(安祿山)斷其舌,曰:『復能罵否?』杲卿含糊而絕。」 語義 含糊,籠統地。指言語不清楚。 成語故事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時,顏杲卿和子顏季明守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顏真卿守平原(山東陵縣),叛軍圍攻常山,城破,叛軍以刀刃加於顏季明頸上,要求顏杲卿投降,顏杲卿不允,顏季明被殺。之後,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顏杲卿瞋目痛罵安祿山,安祿山大怒,把他綁在橋柱上,零割其肉,仍然罵不絕口,安祿山...
感極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感激涕零」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劉禹錫〈平蔡州〉詩三首之二(據《全唐詩.卷三五六.劉禹錫》引)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1>。老人收泣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注解〕 (1) 零:落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