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62.6956 ms
共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步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徒步逃跑。《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
履薄臨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深履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臨深履薄」是指像走近深淵、踩在薄冰上,十分小心,出自於《詩經.小雅.小旻》。這首詩在感嘆君王任用小人、聽信小人的錯誤政策,使得國家災難頻傳,民不聊生。身為知識分子的詩人相當憂心,無法盡一己之力改變國家衰敗的命運。詩人最後感嘆說:「大家都知道,不敢空手與老虎搏鬥,不敢徒步渡河,因為這都是危險的事,但卻不知道小人當道更是危險。所以要特別戒慎,有如走在深淵旁邊、踩在薄冰上面一樣,一定要非常謹慎小心。後來「臨深履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戒慎恐懼,十分小心。
|
青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制度中,八、九品官員穿著的青色長袍。也用來指官職卑微。唐.杜甫〈徒步歸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
東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東向的小門。《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後用以指宰相招賢的地方。唐.李商隱〈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閣,為邦屬故國。」
|
枵腹重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趼,腳上因久行所生的層層硬皮。枵腹重趼指餓著肚子,手腳也磨出繭來。形容長途跋涉,辛勞受餓的情狀。《清史稿.卷三二四.方觀承傳》:「觀承尚少,寄食清涼山寺。歲與兄觀永徒步至塞外營養,往來南北,枵腹重趼。」
|
離鄉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離鄉背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古尊宿語錄.卷三七.鼓山先興聖國師(神晏)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古人道,西天一段事,總被今時人埋沒,卻覓個出頭處不得。更有老宿道,大唐國內,盡是一隊滅胡種賊。即者便是。人家男女,乍入叢林,何處會得?聞舉經舉論,便刺頭入裡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殺人賊。是汝一人半人猶可在,惑賺他多少人家男女,千生累劫披枷帶鎖,於自己事轉疏轉遠。如今奉勸諸兄弟,大丈夫漢,一等是離鄉涉1>井,訪道尋師。為自己事,也須眨上眉毛,著些子精彩,於親躬事有辨明處。 〔注解〕
(1) 涉:徒步渡水,此指遠行。
|
緩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慢的走。如:「這裡是行人徒步區,你大可以緩行,不必急。」
|
血氣方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年輕人精力旺盛,易於衝動。參見「血氣方剛」條。《新唐書.卷一二七.張嘉貞傳》:「昔馬周起徒步,謁人主,血氣方壯,太宗用之,能盡其才,甫五十而沒。」
|
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行。唐.沈既濟《任氏傳》:「鄭子戲之曰:『美豔若此,而徒行何也?』」也作「徒步」。
|
鄙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郊外偏遠的地方。《戰國策.齊策四》:「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