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0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甘拜下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十五年》1>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2>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3>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4>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在宥》。 (2) 反首拔舍:反首,披頭散髮。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
危於重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危如累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危如累卵」原作「危猶累卵」。《韓非子》的〈十過〉篇,內容是舉出辦理國事的十種重要的過失:小忠、小利、行僻、好音、貪、耽於女樂、離內遠遊、不聽忠臣、內不量力、國小無禮。再舉出故事加以證驗,說明若犯了這十種過失,即足以危身亡國。其中最後一項:國小無禮,韓非舉的例子是:從前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
不學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學無術」。見「不學無術」條。01.宋.歐陽修〈論臺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使陛下上不顧天災,下不恤人言,以天下之事委一不學無識、諂邪狠之執中而甘心焉?」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檄》:「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姦雄之曹操。不學無識,舞術弄權。』」
剛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乖戾。《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員為人剛戾忍詬,能成大事,彼見來之並禽,其勢必不來。」《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昱傳》:「昱性剛戾,與人多迕。」
僉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共同商議。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檜之遂非諫,已自可見,而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議可否,是蓋畏天下議己,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謗耳。」
狼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人性情乖戾。《晉書.卷六九.周顗傳》:「處仲剛強忍,狼抗無上,其意寧有限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嵩性狼抗,亦不容於世。」
排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斥詆毀。《北史.卷七三.列傳.元諧》:「諧拜寧州刺史,頗有威惠。然性剛,好排詆,不能取媚於左右。」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至有立論排詆,以為非公作者,識真之難如此哉!」
佷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狠且剛自用。《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讌,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佷用,邕恨其言少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