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資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人力資本等三方面,而社會資本更是促使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發揮作用的關鍵。 起源社會資本一詞出現於加拿大經濟展望委員會於1957年出版之《住宅與社會資本》(Housing and social Captial)一書,該書所提到的社會資本界定於學校、道路、排水設施、機場等各種公共基礎建設,後來學者利用這種觀念,從硬體建設轉化為社會人際關係網絡觀念,包含期望、信任、規範與制度等內涵。 分類第一個社會資本層次:產生於鄰居之間的關係第二個層次:涉及到市民與社區系統的關係。整個社會資本的資源範圍,從財務、情緒、精神、心理、支持系統...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起來了,騷動後有很多的組織建立起來。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同性戀解放陣線成立,相似的組織在全球包括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相繼建立。一年後,近一萬名男女同志在紐約舉行大規模遊行,紀念石牆事件,並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與權利。這次事件成了全新的開放的同性戀社區的“廣告”,成千上萬的年輕男性投奔他們而去。例如舊金山,在 1969至1978年間吸引了大約3萬名同性戀者,在接下來的十年間又增加了5萬人。石牆酒吧事件後4年,同性戀團體由50個激增到800個,至80年代初,數目逾千。1970年6月27日...
目錄1 起源2 問題導向學習之內涵3 問題導向學習之理論基礎與學習模式4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設計 起源問題導向學習始於1950年代美國的Case Western大學及1960年代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 (Barrows & Tamblyn, 1980),立基於發現學習 (discovery learning) 與個案研究 (case-study) 之根基上,為學習者開創了更適切的學習目標,並在1970到1980年間漸漸推廣到其他國家。且其應用的範圍很廣,舉凡商業、法律、教育、土木工程、倫理課程等,幾乎無所不包...
爽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舒適暢快。《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鮑廷璽拍著手道:『好爽快!好爽快!拿大杯來再喫幾杯!』」《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告訴他們說,家裡住得不爽快,借他們這裡住幾天。」
弟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弟弟的妻子。[例]弟弟本想舉家移民加拿大,因弟媳反對而作罷。 △弟婦 ◎
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幹事、傳教士、學校畢業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軍人,都是排球運動的初期傳播者。排球運動首先傳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國,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期間傳入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國家排球運動技術水平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歐洲各國從一開始接觸的就是6人制排球,因此技戰術水平得以長久領先。排球運動傳入亞洲始於1900年的印度。1913年第一界遠東運動會把排球列入正式比賽,由於當時規則尚不完善,亞洲各國的排球運動經歷了16人制、12人制和9人制,直到1950年代,才逐步過渡到6人制排球。為適應...
暢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舒暢快樂,稱心如意。《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說的暢快!說的暢快!拿大杯來喫酒。」《老殘遊記》第一回:「今日開筵,明朝設席,鬧的十分暢快!」
馬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加拿大傳教士,是北臺灣最早的傳教者,也是推動西式醫療與教育的先驅。 生平祖籍蘇格蘭,父親那一代才移居加拿大。馬偕自師範學校畢業後,曾經擔任幾年小學教員,後來進研究所修習神學。1871年申請到外國傳教獲准,次年抵達台灣。當時臺灣北部雖然人口眾多,但傳校士都集中在南部,因此馬偕自願前往淡水傳教。在每天向當地人學習臺語的努力下,不到半年馬偕已經能用臺灣做簡單的講道。(註1)但是當時民間...
績效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tability)被視為提升教育效能和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僅在許多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如加拿大、法國、芬蘭、美國、英國、挪威、紐西蘭、荷蘭、愛爾蘭、瑞典、澳洲等,而且在一些開發中的國家,都已經逐漸變成政府部門最關注的教育議題(Kellaghan&Madaus,2000)。 內容說明以英國而言,英國教育績效責任的推動始於1988年教育法案(EducationAct,1998),該法案企盼透過更多正式化及書面資料來要求教師做更多的事,而教育工作者的績效是以學生參加正式測驗成績而定。另亦規定國定課程以及實施全...
瘂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副刊主編達二十一年之久。 退休前職位為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總編輯、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現已移居加拿大。  2001年擔任臺灣華東大學中文系駐校作家。 瘂弦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應香港浸會大學之邀,參與「國際作家工作坊」(International Writers' Workshop),並擔任駐校作家三個月。  文學創作   瘂弦的作品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常給人出位的想像。  此外,瘂弦的詩具有如民謠般的音樂性,風格生動活潑;並且用戲劇式的觀點和短篇小說的技巧,體現小人物的悲苦及自我嘲弄,從細節提煉戲劇情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