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含血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捏造事實,誣賴他人。《五燈會元.卷一八.崇覺空禪師》:「含血噀人,先汙其口。百丈野狐,失頭狂走。」也作「含血噴人」。
誣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捏造罪狀加以陷害。
含血潠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故事的文獻《羅湖野錄》,「含血噴人」本作「含血潠人」,意思並無不同。但是後來這句成語的意思轉引申為捏造事實,汙蔑他人,和本義已有所不同了。
扶同硬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夥同串通,聯合捏造證詞。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你把這因姦藥殺馬均卿,強奪孩兒,混賴家私,并買囑街坊老娘,扶同硬證,一樁樁與我從實招來。」
非有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一文中所捏造的人物。文中非有先生為官於吳國,三年之間默然無言,吳王問他,他趁機用歷史上許多諫諍遇禍的故事來啟發吳王,勸諭帝王應虛心納諫,實行明王聖主之道。
質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質、辯證。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三折:「社長,適纔我那媳婦,你也看見的,到官去你與我做個質證。」《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諸城的百姓也實在刁的很,這樣事都會平空捏造誣告得人麼?我也沒工夫去合他質證真假。」也作「質對」。
將無作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中生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中生有」指從「無」捏造出「有」,所以可指本無其事,憑空造作。這句成語一般以為出自於《老子》,但這和《老子》第四○章所說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並不一樣。老子認為天下萬物都是從「有」產生出來,而「有」又從「無」產生出來。就這個意思來看,老子的「無中生有」,是一種解釋道之本源的見解,和後代使用「無中生有」的意思頗有不同。後來的用法,這個「無」就是「沒有這會事」,這個「有」就是「有這會事」,所以「無中生有」的意思才會是:本無其事,憑空捏造
捏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虛構假造。如:「你不可胡亂的捏弄事實,興風作浪。」也作「捏造」。
造言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捏造謠言,挑起事端。《紅樓夢》第七一回:「又值這一干小人在側,他們心內嫉妒挾怨之事不敢施展,便背地裡造言生事,調撥主人。」《文明小史》第二回:「三五成眾,造言生事,就是無事,也要生點事情出來。」
有鼻子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確鑿如真。如:「他說得有鼻子有眼兒,不是憑空捏造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