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4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曉用兵之道的人。三國魏.衛覬〈與荀彧書〉:「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兵家勝敗真常事,捲甲重來未可知。」
衣錦之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餞別之時,說道:「你這次前往雍州上任,順便功成名就回到故鄉,而且西邊的疆域也因為有你鎮守,我從此沒有後顧之憂了。」後來「衣錦還鄉」被用來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
後臺老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戲班子的班主。後多比喻在背後支持,或暗中操縱事態的人或集團。如:「若想完全掌握這家公司的營運策略,必須先弄清楚它的後臺老闆是誰才行。」
盡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可。如:「這下子沒有後顧之憂,你盡可放手去做。」
六官之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由蘇綽著手,死後由盧辯完成的官制改革即是復古維新最明顯的表現。此一改革係模仿「周禮」中所載的周官而來。宇文泰發覺廢西魏皇帝,自立為帝,見國號為周,即依此志向而來。「周禮」所述的周關係以六卿為天、第、春、夏、秋、冬六官府的首長,統領自己的官屬,直接與天子連繫。各官府含有後世中央集權所無的自立性。這種分工關係形成了整體和諧的統治世界。自立與統一交織而成的世界才是有秩序的王道世界。整體的公共世界因各官吏對職務的自發性而獲得由下而上的支持。由此可知西魏模仿周官創出「六官之制」的意義。為與此相互配合西魏和北周的官致中並無所謂...
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事情皆有起因,且既種下前因,就必有後果。《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你做的事,外邊那一個不說的?你瞞喒則甚!喒叫你今後仔細些罷了。」
四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輔佐天子的四位大臣,即四輔。《書經.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欽四鄰。」漢.孔安國.傳:「四近前後左右之臣。」《禮記.文王世子》:「設四輔及三公。」唐.孔穎達.正義:「其四輔者,案《尚書大傳》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後的非議。《書經.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舊唐書.卷二○.哀帝本紀》:「雖云勇退,乃有後言,自為簿從之酋,頗失人臣之禮。」
衣錦故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餞別之時,說道:「你這次前往雍州上任,順便功成名就回到故鄉,而且西邊的疆域也因為有你鎮守,我從此沒有後顧之憂了。」後來「衣錦還鄉」被用來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
大難不死,必有厚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歷經大災難而不死的人,日後必能享大福。《精忠岳傳》第二回:「他懷中抱著個孩子,漂流不死。古人云:『大難不死,必有厚祿。』況兼這些鷹鳥護佑著。」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厚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大難不死,必有後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