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卓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賢,猶不能用。夫無欲者,其視為天子也,與為輿隸同;其視有天下也,與無立錐之地同;其視為彭祖也,與為子同。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輿隸至賤也,無立錐之地至貧也,子至夭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禁。
短兵接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短兵相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短兵相接」之「短兵」,原是指短小的兵器,此語見於戰國楚屈原的作品〈國〉。當年秦、楚兩軍交戰,楚軍自知勢弱,但仍奮勇抵抗強敵。最後楚軍果然慘敗,戰場上布滿這些英勇將士的屍體,屈原乃作〈國〉,用以祭悼為國犧牲的陣亡將士。開頭四句:「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大意是說,楚國士兵手持吳地出產的戈,穿著厚重而堅硬的甲冑,與敵軍近距離遭遇混戰,彼此的軍車車輪互相交錯,將士們就用短兵器,與對方激烈地搏鬥廝殺。軍旗滿布,把陽光完全遮蔽,敵人多得像雲一樣,雙方射出的箭矢紛紛從空中掉落,將士們不顧性命,奮勇向前。「短兵接」原...
怨聲盈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怨聲載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戚和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仍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
立錐之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賢,猶不能用。夫無欲者,其視為天子也,與為輿隸同;其視有天下也,與無立錐之地同;其視為彭祖也,與為子同。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輿隸至賤也,無立錐之地至貧也,子至夭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禁。
蘭亭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短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壽命不長、早死。《論語.雍也》:「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漢.王充《論衡.問孔》:「成事顏淵蚤死,孔子謂之短命。」
2.怨罵情人寡情、薄倖之詞。《董西廂》卷一:「短命冤家薄情煞,兀的不枉教人害,少負你前生眼兒債。」《水滸傳》第二一回:「口裡喃喃的罵道:『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兩個耳刮子著!』」
同歸一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石爛松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送歸燕,正是去年題葉時。葉落燕歸真可惜,東流玄髮且無期。笑筵歌席反惆悵,明月清風愴別離。莊叟1>彭2>同在夢,陶潛3>身世兩相遺4>。一丸五色5>成虛語,石爛松薪6>更莫疑。哆侈不勞文似錦,進趨何必利如錐。錢神任爾知無敵,酒聖於吾亦庶幾。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樽香輕泛數枝菊,簷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遊論巧拙,祗將愚直禱神祇。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注解〕 (1) 莊叟: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 (2) 彭:彭祖、子。《莊子.齊物論》:「莫壽於子,而彭祖為夭。」彭祖,相傳活...
石爛海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送歸燕,正是去年題葉時。葉落燕歸真可惜,東流玄髮且無期。笑筵歌席反惆悵,明月清風愴別離。莊叟1>彭2>同在夢,陶潛3>身世兩相遺4>。一丸五色5>成虛語,石爛松薪6>更莫疑。哆侈不勞文似錦,進趨何必利如錐。錢神任爾知無敵,酒聖於吾亦庶幾。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樽香輕泛數枝菊,簷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遊論巧拙,祗將愚直禱神祇。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注解〕 (1) 莊叟: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 (2) 彭:彭祖、子。《莊子.齊物論》:「莫壽於子,而彭祖為夭。」彭祖,相傳活...
眾散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叛親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隱公四年》載,春秋時代,衛國公子州吁(ㄒㄩ)殺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為君。由於多數的大臣百姓不贊成他弒兄奪位的行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當時宋國公即位,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並且想要用武力送他回國為君。州吁便以此為名,聯合宋、陳、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四國的大軍於是開到了鄭國,把首都的東門團團包圍,連續打了五日都沒辦法攻下,只好無功而返。魯隱公就此事問他的大夫眾仲:「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以亂服人,就像要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