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3.17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逃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避難、流亡、出亡、亡命
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西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朱西甯(1926~1998),出生於江蘇舍豫,山東臨朐人。原名朱青海,後更名朱西寧,後又改寧為甯。青少年時期適逢抗戰,流亡江南,斷斷續續的工作和讀書,後棄學從軍,從上等兵至上校退役。曾任新文藝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文化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等職,之後並專事寫作。民國87年因肺癌病逝,享年71歲。朱西甯創作不斷,著有『貓』、『八二三注』等多部長篇小說,與司中原並稱軍中作家的代表。其妻劉慕沙從事日翻中文學譯作,其女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也都從事寫作,堪稱文學家庭。...
Roald_Dah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對於反猶太主義的指責,在作品《單飛》(Going Solo)中,有一些插曲同情地描寫了德國猶太人的流亡者;主張也與之前不同,宣稱他反對的是不公正,而不是猶太人。他從不曾從他對於以色列強硬的立場退縮,但是在1990年,離他逝世不遠之前他告訴英國獨立報:「我無疑地是反以色列的,且我逐漸成為反猶太主義。」[10][編輯] 逝世與遺產1990年11月23日,羅爾德·達爾於自宅死於一種罕見的疾病,白血病前期併發症(myelodysplastic anaemia),享年74歲。遺體葬於其所屬教區的墓地。據他的孫女表示,家人為他舉辦...
疾首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痛心疾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春秋時代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因為秦國違背雙方在令狐訂立的盟約,於是晉侯派呂相出使秦國,目的是斷絕兩國的盟友關係。呂相傳達的內容大致上說:「晉獻公和秦穆公時,兩國關係十分密切,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之後秦穆公又幫助在外流亡的晉公子重耳,返國當上國君。但是兩國為了國界的問題,秦國的態度反覆,時常來犯。為了解決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身政治活動。1927年他加入共產黨,隨之去日本避禍10年。1928年,郭沫若開始研究甲骨文,當時正流亡於日本。1929年先後出版《甲骨文字研究》和《卜辭中的古代社會》,從甲骨卜辭出發,系統地研究了商代社會,如古代婚姻發展、天神上帝觀念的起源、奴隸、天文曆法、農耕生產、貨幣貿易及音樂藝術等,涵蓋了商代生產方式、生產關係和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1933年出版的《卜辭通纂》和1937年編輯的《殷契粹編》,對甲骨文進行了系統的編排和考釋,受到學術界極大的重視。郭沫若在金文和青銅器的研究方面也多有建樹。他科學地概括了中國青銅器...
暴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驟強勁的風。《禮記.月令》:「孟冬行春令,則凍閉不密,地氣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則國多暴風。」《宋史.卷六三.五行志二上》:「四年十一月辛酉,鄂州南市火,暴風通夕,燔千餘家。」
危猶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若犯了這十種過失,即足以危身亡國。其中最後一項:國小無禮,韓非舉的例子是:從前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
鄭成功攻占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4年,「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明朝覆滅。鄭芝龍於1645年擁立堂王朱聿鍵在福州成立流亡政府,是為隆武皇帝。但是翌年,隆武皇帝在福建汀州被清兵俘虜遇難,鄭芝龍也投降滿清。鄭芝龍雖然投降滿清,但是並沒有將他的這股海商武力交給滿清政府,而是交給他不願意投降的兒子鄭成功。 攻占台灣的原因脫卻儒衣換上武裝的鄭成功,接掌了父親投降滿清之後所留下來的勢力,於1647年在烈嶼誓師,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抗清。在1650年頃,他的勢力據守廈門、南澳、泉州、同安一帶,許多閩南的貧農紛紛加入他的行列。到了1658...
趙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622)字子餘,春秋時晉國大夫。從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佐文公定霸業。卒諡成。其子孫世為晉卿。也稱為「趙成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