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筆力透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後來「力透紙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亦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
深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厚。《三國演義》第二四回:「雲長義氣深重,必不肯降。」
鴉雀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鴉雀無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鴉和雀都是叫聲相當吵雜的鳥兒,當鴉雀無聲時,那就非常安靜了。宋代蘇東坡有一首絕句,寫到有一天晚上,他在枕上醒來,夜已深沉,即將破曉。大地一片寂靜,連喜歡鳴叫的烏鵲也熟睡了。這時,月已西斜,織女星金星顯得特別明亮,星光斑斕中,竟有如飄飄欲仙,好像身已不在人間一樣。這裡蘇詩的原文作「烏鵲無聲」,「烏鵲」就是烏鴉和喜鵲,所以和「鴉雀無聲」意思是一樣的,而且烏即烏鴉,鵲和雀音同,也許「鴉雀無聲」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的。形容非常寂靜。蘇詩另見於秦觀的《淮海集》,恐是偽託之作。使用「鴉雀無聲」的例子,如《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這廳上點的明燈蠟燭,照如白晝...
閉目沉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起眼睛作深沉的思慮。如:「為了明天的會議,董事長在椅子上閉目沉思。」
幽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沉的思念。《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漢.王充《論衡.知實》:「心懷望沮,退而幽思。」
馬蒂斯(Henri Matiss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見圭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圭角,圭玉的稜角,比喻鋒芒。不見圭角比喻修養深沉含蓄,不露鋒芒。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子野為人,外雖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渾渾,不見圭角,而志守端直,臨事敢決。」也作「不露圭角」。
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前所學的知識。宋.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詩:「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疊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層層相疊的山峰。《文選.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連鄣疊獻崿,青翠杳深沉。」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鴉默雀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鴉雀無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鴉和雀都是叫聲相當吵雜的鳥兒,當鴉雀無聲時,那就非常安靜了。宋代蘇東坡有一首絕句,寫到有一天晚上,他在枕上醒來,夜已深沉,即將破曉。大地一片寂靜,連喜歡鳴叫的烏鵲也熟睡了。這時,月已西斜,織女星金星顯得特別明亮,星光斑斕中,竟有如飄飄欲仙,好像身已不在人間一樣。這裡蘇詩的原文作「烏鵲無聲」,「烏鵲」就是烏鴉和喜鵲,所以和「鴉雀無聲」意思是一樣的,而且烏即烏鴉,鵲和雀音同,也許「鴉雀無聲」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的。形容非常寂靜。蘇詩另見於秦觀的《淮海集》,恐是偽託之作。使用「鴉雀無聲」的例子,如《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這廳上點的明燈蠟燭,照如白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