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神經細胞。由樹突、軸突、髓鞘、尼氏體、神經膜及神經原纖維構成,具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也作「神經元」。
感覺神經纖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請參考Sensory Nerve。
腰椎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脊髓神經。分布於腰部及下肢的內側,司知覺及運動,共有五對。
中間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將訊息由前一個神經元(感覺神經元)傳到另一個神經元(運動神經元)的神經元,稱中間神經元。直到送達目的地為止,為神經衝動來去間之媒介。
坐骨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自骶神經叢的一對長神經。支配股上部的肌群、關節、皮膚以及小腿肌肉,是人體內最粗大、主要的神經
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於第八對腦神經,分布於內耳的內聽道底及耳蝸管中,專司聽覺及身體平衡的感覺。
神經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成神經系統的組織。分為神經纖維、神經膠質及神經細胞。能把接收到的刺激訊息傳達給身體各部門。
脊髓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生理學名詞。從脊髓分出來的末梢神經,稱之為脊髓神經,共31 對,從脊柱的上區分為:頸椎神經8 對、胸神經1 2 對、腰神經5對、薦神經5對以及尾骨神經1對。脊髓神經束或稱通路,有兩大神經束 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
人工類神經網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工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的發展起源於1943年McCulloch和Pitts所提出之人工神經元運作模型,經過約20年的(初期)發展後,在1960年代中期因為遇到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而沉寂了約20年,直到1986年由McClelland和Rumelhart提出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突破技術瓶頸後,才又開始蓬勃發展至今。人工類神經網路是藉由模擬人類神經系統的基本運作原理與架構來使電腦變得更有智慧,因此人工類神經網路也在人腦所擅長的領域:語音辨識、臉部(或影像)辨識、手寫辨識、分類、預測、記憶聯想等方面有不錯的應用成效。一如人...
Amari, S. I. (1990).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Neurocomputing.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78(9), 1443-1463.McClelland, T. L., Rumelhart, D. E., & the PDP Research Group (1986).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Cambridge: The MIT Press.張斐章、張麗秋(2005)。類神經網路。臺北市:臺灣東華。
M-P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M-P模型】(McCulloch-Pitts model)。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