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綠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名。亦名六么。綠腰原是唐代漢族舞蹈,屬於軟舞,舞曲節奏由慢到快,舞姿輕盈柔美,也在唐大曲中使用。以琵琶為起調,其散序多攏撚,節奏繁急。本作「錄要」,貞元時樂工進曲,德宗命錄出其要者,因而得名。
|
綠蠵龜、綠海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1758)
背甲盾板平滑,呈黑色、灰色、綠色甚至紅棕色,色彩變化極大;腹甲為淡黃色。但剛孵化的稚龜背甲及四肢為黑色,腹甲為白色。因其體內之脂肪累積食物中的綠色色素而呈綠色,因而稱為綠海龜。常會與玳瑁混淆,主要區別為前額鱗僅1對,玳瑁則為2對。最大背甲長可超過110公分,體重可達130公斤。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台灣附近海域皆可發現其蹤跡。
母龜於每產卵季可產1~7窩,每窩產卵數約為110~130個。過去於台灣北部、東部、南部及蘭嶼、澎湖等島嶼之沙灘皆有上岸產卵的記錄,但目前僅剩蘭嶼、澎湖及太平島等少數沙灘仍有少數個體上岸產卵。綠蠵龜初期會隨著洋流漂移,歷經數年之後才會停留在較固定的攝食場棲息。綠蠵龜於孵化初期為雜食性,但至幼龜時開始轉為草食性,以海草或大型海藻為食。綠蟠龜有回到其原出生地產卵的習性,於澎湖望安產卵的母龜,於產卵後會回到日本的九州、琉球、台灣北部、海南島及菲律賓等地,最遠距離可達數千公里。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蠵龜科 (Family Cheloniidae)
|
綠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草木茂盛的沙洲。唐.玄宗〈春臺望〉詩:「初鶯一一鳴紅樹,歸雁雙雙去綠洲。」
|
綠雙冠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siliscus plumiforns (Cope, 1876)
此蜥之體色以綠色為主,此外還散布許多白色、黃色或淺藍色的斑點,雄蜥之頭部及背部延伸至尾部,各具一明顯之脊冠,雌蜥則不具脊冠,身長最大接近70公分。
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及巴拿馬
生活在熱帶雨林之日行性蜥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靠水邊枝葉茂密的樹叢或灌叢間;雜食性,會吃昆蟲、蝸牛、魚、青蛙、小蜥蜴及植物的花果;當遇到敵人必需逃跑時,它會將前半身抬起而僅用後肢快速奔跑,甚至靠這雙腳站立的姿勢還能在水面奔跑,也因此類群蜥蜴如耶穌所創造神蹟般「水面奔跑」行為,得到了耶穌基督蜥蜴(Jesus Christ Lizard)的稱號;卵生,一次約可生20顆左右的蛋。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
綠水青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綠色的河流、山脈。形容風景的秀麗。宋.葛長庚〈永遇樂.懶散家風〉詞:「綠水青山,清風明月,自有人間仙島。」也作「青山綠水」。
|
綠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豆科菜豆屬,一年生草本。高約三十多公分,莖瘠長,有毛。三出複葉,頂小葉卵狀菱形。總狀花序,開黃色蝶形花。莢果長圓柱形,長六至八公分,內含綠色種子,可供食用,無論煮湯或磨粉製成糕餅都很可口。也作「菉豆」。
|
綠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柯特.尤斯(Kurt Jooss)擔任編劇和編舞,榮獲巴黎國際編舞大賽(Les Archiv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Danse)首獎之作品。由傅里茲.柯恩(Fritz Cohen)配樂、海因.赫克洛特(Hein Heckroth)服裝設計。1932年由埃森歌劇院福克旺芭蕾舞團(Folkwang Tanzbühne Theatre des Champs Elysées)在巴黎首演。《綠桌》其副標題為〈死亡之舞〉。是近代第一部運用現代舞形式和芭蕾技巧結合的手法來表現政治和反戰題材之舞劇。作品中利用政客、死神、戰士、母親、情人、奸商和難民等八個場景,對戰爭的殘酷和國...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黃麟與葉蓉《現代芭蕾》1994、朱雲譯《點線面雜誌》1984.11。
|
紅紅綠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繽紛熱鬧或光鮮奪目的景象。唐.王建〈宛轉詞〉:「宛宛轉轉勝上紗,紅紅綠綠苑中花。」《儒林外史》第六回:「新人房在樓上,張見擺的紅紅綠綠的,來富不敢上去。」
|
綠繡眼(暗綠繡眼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osterops japoonica
體長11公分,雌雄相似。喙黑色,腳鉛灰色。身體背部草綠色,頭及尾上覆羽略偏黃色。眼先及眼下方黑色,眼周圍有白圈。翼及尾羽綠褐色,羽緣草綠色,喉部及上胸淡黃色,下胸及脅灰白色,腹部白色。在蘭嶼的亞種稱為巴丹綠繡眼,喙較粗,腹部顏色較黃。
共9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包括台灣、中國、日本及中南半島。本種部分族群為候鳥。
棲息於平地至海拔2,800公尺的山地闊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很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在原始闊葉林中較少見。繁殖期外均成大群或小群活動,像歐洲的山雀一樣在樹林中一棵樹接著一棵樹移動。以昆蟲、蜘蛛、花蜜、漿果為食。有時為果園帶來災害,因此被認為是害鳥,不過一般而言,綠繡眼清除蟲害的貢獻遠大於對水果造成的損害。叫聲為尖細“唧依-唧依-”,繁殖期雄鳥的鳴唱聲音長而婉轉,常常於清晨時分站在高處大聲鳴唱。繁殖期4~6月。築巢於離地2~4公尺高的樹林或是竹林內,以芒草穗、草莖以及乾葉為材料,構築精緻的酒杯狀鳥巢,每窩平均產卵2~3枚,卵白色。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繡眼鳥科(Family Zosteropidae)
|
臉都綠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受到刺激而導致臉色改變。多指驚嚇或羞怒。如:「那個年輕人騎機車肇事,嚇得臉都綠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