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禍連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連續不斷而造成禍害不絕。如:「由於戰禍連年,造成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推誠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心置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
主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發動戰爭。如:「這個國家已十分貧窮,如果在位者又主戰,必定會民不聊生。」
丁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堪任力役的成年女子。《墨子.備城門》:「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
槌骨濿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失主權或權力。如:「清廷喪權失地,民不聊生。」
末杪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世,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代。如:「歷史上兵荒馬亂的末杪年,老百姓經常流離失所。」
賣富差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官吏貪贓枉法。對不同的人有差別待遇,對有錢的人,取其錢而賣放;對於貧窮的人,因無錢可榨,則科罰勞役。如:「晚清時期,有太多的官員賣富差貧,使得民不聊生而怨聲載道。」
害天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遭遇水旱等災變。如:「建造水庫之後,此地已很少害天災了。」
2.比喻傷天害理。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你這負心漢,害天災的!你要去我偏不去。」
峭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苛的法律。《淮南子.原道》:「夫峭法刻誅者,非霸王之業也。」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商鞅峭法長利,秦人不聊生,相與哭孝公。」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