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9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自己愛顧、幫助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今年四月始受其戒于泗州開元寺,所以到此。豈知得遇恩人?莫非天也!」《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我那恩人已在這十里之外,須五百兩銀子去報了他的大恩。」
無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推測的語氣,相當於口語的莫非、只怕。《論語.季氏》:「求,無乃爾是過與!」漢.文帝〈議佐百姓詔〉:「無乃百姓之從事於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穀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也作「毋乃」。
幻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幻的境界。宋.陸游〈秋晚〉詩:「幻境槐安夢,危機竹節灘。」《花月痕》第七回:「今天我怎的這樣迷惑起來,莫非是夢中幻境麼?」
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發生意外變動或錯誤。《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他說得如此老靠,斷無不來之理,莫非出了岔子,又有什麼變卦?」也作「岔兒」。
熟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看。《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熟視趙堯,曰:『無以易堯。』」《三國演義》第三五回:「牧童亦停牛罷笛,熟視玄德,曰:『將軍莫非破黃巾劉玄德否?』」
邪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妖魔。《西遊記》第一八回:「也不曉得有甚麼鬼祟魍魎,邪魔作耗。」《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見了什麼邪魔?不然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裡發獃?」也作「邪魅」。
摩頂至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辭辛勞,捨己為人。《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伏自思之,生聖日,沐皇風,摩頂至踵,莫非亭育。」也作「摩頂放踵」。
普天率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昭公七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形容全天下、四海之內。《文選.班固.東都賦.明堂詩》:「普天率土,各以其職。」
彭小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篇作品各以〈圓房〉、〈添丁〉、〈相親〉為主,亦可得見作者用心。然而正如婆母一樣,她們的姻緣都不美滿。莫非順娘果真命硬,苦了自己,也苦了後輩?作者心思細膩,用字遣詞十分精準,而且對台灣的古早習俗有精闢而深入的瞭解,鄉土氣息濃厚。 寫女性背負著舊式婚姻包袱,悲憫多於批判。筆觸平實細膩,感喟自在其中。 曾經拍成同名連續劇,並在電視頻道播出;目前正在重拍,即將上映!109602143 李品嫻編輯
眼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力模糊,看不清楚。比喻觀察能力不靈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我們莫非眼花了!這分明是被王家打死的薑客,不知還是到底救醒了?還是面龐廝像的?」《紅樓夢》第五四回:「我眼花了,沒認出這姑娘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