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私底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公開,較罕為人知的情況下。[例]他上班時雖然不苟言笑,私底下卻是個活潑熱情的人。
繩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摺疊、有靠背、扶手的輕便坐具。參見「胡床」條。唐.白居易〈愛詠詩〉詩:「坐倚繩床閒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公遠坐繩床上,言笑如常,不見他作甚行徑。」
清茶淡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杯清茶,閒適的談天。形容雖無美食,卻是真摯隨和的待客態度。《通俗編.言笑》:「司馬溫公題趙舍人菴曰:『清茶淡話難逢友,濁酒狂歌易得朋。』」
見義敢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見義勇為」。見「見義勇為」條。01.宋.曾鞏〈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為吏明悟敏捷,見義敢為,不少屈以求合。」02.《明史.卷一六五.葉禎伍驥毛吉列傳.伍驥》:「莊重寡言笑,見義敢為。」
一介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絲不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絲不苟」的「苟」有輕率、隨便的意思。所以「一絲不苟」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有許多和「不苟」組合而成的詞語,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談」、「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
取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諂媚、討好。《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為不得褒姒言笑,千方百計取媚他。」
決定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決定法則是只把人當成一種指標性的代表來做評斷,例如當我們看到數學家時,我們會認為他是個理性並且不茍言笑的人,亦或是我們看到作家就會覺得它屬於知性,多愁善感,並且具有一種文藝氣息的感覺,這就是將刻板印象做為指標的套用到某個族群的人身上,此種思維便會造成所謂的代表性決定法則。例如當一個校長在老師的評鑑書上看到乙等兩個字,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品行偏差,甚至是懶散怠惰的教師,時則因為觸怒權貴而產生此等評價,則校長在尚未與老師接觸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對於此教師所上呈之意見帶有評價,而產生了未具公平性的決定。 結論決定法則對作決定的影響...
貞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貞潔賢淑。漢.劉向《列女傳.卷八.續列女傳.漢孝平王后傳》:「君子謂平后體自然貞淑之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美名一時無比,卻又資性貞淑,言笑不苟,極是一個有正經的婦人。」
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達理解。《北齊書.卷四四.儒林傳.馮偉傳》:「少從李寶鼎遊學,李重其聰敏,恆別意試問之。多所通解,尤明禮傳。」《新唐書.卷一八四.楊收傳》:「疏眉目,寡言笑,博學彊記,至它藝無不通解。」
咄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嘆息聲。《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