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7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海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是。」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針,或許還找得到,但一個人失去了生命,卻不可能再救回來,藉以形容生命的寶貴。可以參考。
磨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逍遙自在。元.關漢卿〈大德歌.吹一個〉曲:「想人生能幾何,十分淡薄隨緣過,得磨陀處且磨陀。」也作「磨」、「磨駝」。
眄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智巧的樣子。唐.鮑溶〈湘妃列女操〉:「目眄眄兮意蹉,魂騰騰兮驚秋波。」
磨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適自在。元.張養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套.梅花酒〉曲:「自相度,圖個甚,謾張羅,得磨駝且磨駝,共鄰叟兩三個,無拘束即脾和。」也作「磨陀」、「磨」。
良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暢遊,盡興地遊樂。晉.謝混〈游西池詩〉:「有來豈不疾,良遊常蹉。」南朝宋.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平原侯植詩〉:「良遊匪晝夜,豈云晚與早。」
崔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度光陰。《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傳》:「日崔隤,時不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