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00.7543 ms
共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柔茹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茹,軟弱。柔茹寡斷指個性懦弱,行事不果斷。《韓非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也作「柔懦寡斷」。
|
欺軟怕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凌軟弱的,害怕強橫的。明.高明《琵琶記.五娘請糧被搶》:「點催首放富差貧,保上戶欺軟怕硬。」《紅樓夢》第七回:「因趁著酒興,先罵大總管賴二,說他不公道,欺軟怕硬。」也作「怕硬欺軟」。
|
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弱小、軟弱。《宋書.卷六二.王微傳》:「吾本儜人,加疹意惛,一旦聞此,便惶怖矣。」
|
信不由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不由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握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
|
水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的特性。《後漢書.卷三○上.蘇竟楊厚列傳.蘇竟》:「今年比卦部歲,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滅火。」《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臣等竊謂河流轉徙,迺其常事;水性就下,固無一定。」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倉素知水性,又在荊州住了數年,愈加慣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龐德。」《鏡花緣》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軀,他人既能熟諳水性,將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內中貯水,日日伏在其中,習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沒有主見。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老夫人隨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語說合成,我說波娘七代先靈。」《西遊記》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識妖精。」
4.像水一樣可以隨意方圓,無定性。比喻善變而用情不專。《水滸傳》第八一回:「原來這李師師是個風塵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自古道:『婦人水性無常。』況煙火之輩,少真多假。」
|
言不由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不由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握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
|
劉繼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繼榮一位文章在網路轉頻率最高的作者。女,自由撰稿人,七十年代人,現居住於新疆。喜歡簡單平靜的生活,喜歡乾淨溫暖的文字。她寫自己的故事,也寫別人的故事。多篇作品被教育部課題組選為作文教材;學校老師拿來作課外延伸閱讀、考試題目。並於2008年被教育部聘為課題組專家。她自認是一位軟弱與不完美的母親,時常在期待子女功成名就,與讓孩子快樂成長、活出自己的掙扎中兩難,透過聆聽與互動,她在孩子的愛與包容裡,重新找到自己,並懂得用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第一本著作〈家有中等生〉,25篇關於孩子的真實故事,劉繼榮一字一字,認認真真地,寫生活...
|
糖尿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胰臟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的病症。因血液中糖分無法分解與吸收,故尿液中含有糖分。此症主要病因為遺傳、肥胖等。主要症狀為多尿、多喝、飢餓多吃、軟弱無力、體重減輕等。會引起心臟、腎臟、高血壓等併發症。也稱為「渴病」、「消渴症」。
|
信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不由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握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
|
耆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1787~1858)字介春,清末滿州人。歷任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並於鴉片戰爭後與英訂定南京條約。英法聯軍之役後,奉命議和,因態度軟弱,使清廷損失極大,賜死自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