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6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斷頭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頭將軍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5 資料來源 出處三國.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旣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泝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于成都。益州旣平,賜諸葛亮、法正、飛...
十羊九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隻羊,有九個牧人。比喻民少官多。《隋書.卷四六.列傳.楊尚希》:「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明史.卷一六四.劉煒列傳》:「其地已有尚書薛希璉,少卿張固鎮撫,又有侍郎鄒幹,都御史王竑振濟,而復益之以翼,所謂十羊九牧。」亦可喻政令不一,無所適從。《新唐書.卷一三二.列傳.劉子玄》:「今史官注記,類稟監修,或須直辭,或當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唐.劉知幾《史通.卷二○.忤時》:「揚令公則云必須直詞,宗尚書則云宜多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
婆心苦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苦口婆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1、「苦口」:#《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列傳》1>朕昨者興師選將,止令曹彬、米信等頓於雄、霸,裹糧坐甲以張軍聲。俟一兩月間山後平定,潘美、田重進等會兵以進,直抵幽州,然後控扼險固,恢復舊疆,此朕之志也。奈何將帥等不遵成算,各騁所見,領十萬甲士出塞遠鬥,速取其郡縣,更還師以援輜重,往復勞弊,為遼人所襲,此責在主將也。況朕踵百王之末,粗致承平,蓋念彼民陷於邊患,將救焚而拯溺,匪黷武以佳兵,卿當悉之也。疆埸之事,已為之備,卿2>勿為憂。卿社稷3>元臣,忠言苦口,三復來奏,嘉愧實深。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石門文字禪.卷一七.雲庵生辰詩一一首之一一》。...
綱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大綱與細目。《南史.卷七二.文學傳.鍾嶸傳》:「時齊明帝躬親細務,綱目亦密。於是郡縣及六署九府常行職事,莫不爭自啟聞,取決詔敕。」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朱元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策大權自然歸於中央,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也就大為強化。 軍事制度仿效唐朝府兵寓兵於農的精神,從京師到郡縣設立衛所,大抵一郡設所,數郡設衛。平時衛所軍官負責操練、屯田,有事則撥歸兵部派遣的總兵官統領。軍士別立戶籍,稱為軍戶,子孫後代不能隨意脫籍,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軍士成為世襲職業,地位又低,固然可以防止驕兵悍將的專橫難制,但軍隊的戰鬥能力也因此大為減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朱元璋英文關鍵字: Zhu Yuan- Zhang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85-187。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急於星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流星之速,救火之急。形容情勢十分緊急。《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海角天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南方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這些地區自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漢族的接觸及融合。梁朝末年,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被稱為「酋豪」或「洞主」,陳武帝在梁末時歷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等職,久居嶺南,與這些少數民族的領袖多有聯繫。所以陳武帝還在梁朝為相時,為鞏固在南方的統治權利,便命徐陵代為致書,邀請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當官或做客,同時做為人質。徐陵在文中先寫如今天下無事,自己(陳霸先)位居相位,備極尊榮,追想故人,只可惜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相隔遙遠,思念卻不得見,因此盼故人或其子弟能來朝中...
涇渭斯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伶仃孤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孤苦伶仃」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李密〈陳情表〉(據《三國志.卷四五.蜀書.楊戲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晉武帝立太子,徵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偪遣,於是密上書曰:「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見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1>,零丁孤苦,至於成立2>。既無伯叔,終鮮3>兄弟;門衰祚4>薄,晚有兒息5>。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敢廢遠。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