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村夫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俗鄙陋的人。《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二三.賽四節記.踏雪尋梅》:「村夫俗子,枉營營豈知滋味,把萬物看芻狗,虛舟名利。」
犬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卑賤鄙陋的人。《漢書.卷七二.貢禹傳》:「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
正言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敢言,無所顧忌隱諱。《楚辭.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宋.蘇軾〈鳧繹先生詩集敘〉:「微言高論,即已鄙陋漢唐,而其反復論難,正言不諱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貴矣。」也作「直言不諱」、「直言無諱」、「直言勿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佻、狡猾。《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傳》:「荂淺薄鄙陋,馥、虞闇很強戾,詡愚嚚輕訬,而各乖異,互相憎毀。」
草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鄙陋、粗俗。《韓非子.說難》:「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姪麋鹿之性,草野慣了。」
互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風俗鄙陋之鄉。《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美俗曰仁里,惡俗曰互鄉。」
瑣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鄙陋、平庸。《詩經.小雅.節南山》:「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北史.卷二一.崔宏傳》:「但恐諸將瑣瑣,前後顧慮,不能乘勝深入,使不全舉耳。」
僻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遠鄙陋。《史記.卷七○.張儀傳》:「楚懷王聞張儀來,虛上舍而自館之。曰:『此僻陋之國,子何以教之?』」
以身試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身試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駭人聞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駭人聽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駭人聽聞」原作「駭人視聽」。隋朝王劭,知識廣博,為人稱道。曾擔任著作佐郎一職,將近二十年,陸續撰寫過《齊誌》、《齊書》、《平賊記》,但因文章用字遣詞鄙陋粗俗,內容又多超出常軌、不合法度之處,讓人見了十分震驚,被有見識的人所輕視。後來「駭人聽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令人聽了十分震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