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冷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唱曲。明.魏良輔〈曲律〉:「清唱,俗語謂之冷板凳,不比戲場藉鑼鼓之勢,全要閒雅整肅,清俊溫潤。」
二人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曲曲藝。流行於東北各地。以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蓮花落等演變而成。用嗩吶、板胡、竹板、鑼鼓等伴奏,由二人舞蹈說唱,以五至八支曲牌聯綴,演唱故事。
串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平劇的鑼鼓經。結構與衝頭相似。河北梆子、京劇等常用以配合跑圓場或趟馬的上場。也稱為「串子鑼」。
麒麟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新竹縣新埔鎮的民俗遊藝。表演時以一對大型麒麟,搭配一老丑與老旦,及一對大頭娃娃,全由男人裝扮而成,再配合鑼鼓的節奏在廣場上互相戲弄、追逐,類似舞龍舞獅。
抹土搽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演員的塗抹上妝。《宋元戲文輯佚.耿文遠》:「鼓鑼鼓鑼聲催,施呈百戲,抹土搽灰做硬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趍搶嘴臉天生會,偏宜抹土搽灰。」也作「搽灰抹粉」、「搽灰抹土」。
鬧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曲開演前演奏的鑼鼓段。
劉天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5~1932)江蘇省江陰縣人,為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為文學家劉復之弟。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並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從事音樂創作,名曲甚多,如二胡獨奏曲〈病中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等。後因赴北京天橋收集鑼鼓譜時,染猩紅熱而病故,享年三十八歲。
十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大合奏音樂。所用樂器隨時間、地點的變更而不同,亦不限十種。可分為粗十番和細十番兩種,前者主要為打擊樂器,如鑼鼓、鈸、木魚等;後者主要為管弦樂器,如笙、笛等。
楚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湖北東部、江西、湖南等地的戲曲劇種。由鄂東民間歌舞發展而成,一唱眾和,由鑼鼓伴奏,後逐漸加入胡琴伴奏及在唱腔和表演藝術上有所創新,形成多種派別。
嘗湯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習俗,在筵席中演戲,要先上一道湯,才開始正式表演,故稱開鑼戲為「嘗湯戲」。《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鑼鼓響處,開場唱了四齣嘗湯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