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串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聯貫成串的鈴鐺。多繫在馬的頸項上,行走時搖動發出聲音。
郊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郊外曠野的地方。《周禮.秋官.士師》:「正歲,帥其屬,而憲禁令于國及郊野。」《三國演義》第一一二回:「見牛馬、驢遍滿郊野。」
鹹嘴淡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鬥弄脣舌,爭論不休。《紅樓夢》第五八回:「這一點子猴崽子,挑么挑六,鹹嘴淡舌,咬群的子似的。」
一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晨。《紅樓夢》第四八回:「十四日是上好出行日期,大世兄即刻打點行李,僱下子,十四一早就長行了。」《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到了次日,濟川一早起來,梳洗已畢,便合他母親稟過,說要回看朋友。」
非馬非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非驢非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載:漢朝時西域有個龜茲(ㄑㄧㄡ ㄘˊ)國,國王曾多次來漢朝朝貢,並對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非常欣慕。因此,在龜茲國也仿照長安的皇宮建了一座宏大的宮殿。傳呼朝拜、撞鐘擊鼓,一切日常制度,也竭力摹仿漢朝。但西域其他國家看龜茲國王摹仿漢朝,都譏笑說:「像驢又不是驢,像馬又不是馬。倒是像驢和馬雜交生出來的子,真是不倫不類!」後來「非驢非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倫不類。
猴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猴兒。責罵頑童的話。《紅樓夢》第五八回:「這一點子猴崽子,挑么挑六,鹹嘴淡舌,咬群的子似的。」也作「猴兒崽子」。
饔飧不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餐不繼。形容生活十分困頓。《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閒錢去養馬。」也作「饔飧不給」、「饔飧不繼」。
籠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套在馬、、驢等牲口頭上的絡頭,可藉此控制其行動。《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陶弘景傳》:「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紅樓夢》第八回:「他是沒籠頭的馬,天天逛不了,那裡肯在家一日!」也稱為「絡頭」。
一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同。《水滸傳》第二回:「我家也有頭口馬。教莊客牽去後槽,一發喂養。」
七言八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多話雜。《紅樓夢》第二五回:「當下眾人七言八語:有的說請端公送祟,有的說請巫婆跳神的,……種種喧騰不一。」《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一則自己本有些害怕,二則當不得夫店家兩下裡七言八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