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頭綠(台灣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鳥的蠟膜大部分裸露,前額及眼先黃橄欖綠色,漸進至鏽橙色的頭頂及枕部,後頸暗灰橄欖綠,上背及肩羽深綠色,肩羽前端及部分上背常帶紫紅色,小及中覆羽深綠色常帶有不同程度的紫紅色,大覆羽黑色,最內側深綠,在外緣至尖端則為亮黃的羽緣,三級飛羽深綠色,次級飛羽黑色,在外側有很窄的淡黃羽緣,初級飛羽黑色,後背至尾上覆羽及尾上深綠色,尾羽顏色較鮮明。除了中央尾羽色,所有尾羽內側有寬的黑色羽緣。頦、喉、耳羽及胸部蘋果綠色,腹部則為稍帶黃的綠色,尾下覆羽淡黃色,較長羽毛有深綠色矢紋,較短羽毛基部深綠色,尾下黑色有不明顯的末端灰帶,腿淡黃色有深綠色縱紋。虹膜紅色帶紫至黑色的內圈。眼圈裸露部分藍色。蠟膜及喙基部亮藍...
(紅趐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eron sieboldii
體長31公分。喙灰色,腳粉紅色。雌雄外形有些許差異:雄鳥後頭部、頸背、背部至尾羽綠色,尾羽外側黑色;飛羽黑色,中、小覆羽紫褐色;額至頭頂橙黃色,頰、前頸至胸部為黃綠色,略帶橙色;腹部黃白色,脅有灰綠色條紋。雌鳥額至頭頂、前頸至胸部皆不帶橙色,中、小覆羽暗綠色;其他部分和雄鳥相似。
分布於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包括臺灣、中國大陸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東北部沿岸、日本等,而日本北海道在夏季時會有繁殖族群。
棲息於中海拔山區以下的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和次生林。群棲性強,常成小群活動,但偶而會成大群出現。多直線飛行,少有繞飛的行為,飛行速度快。叫聲為低沈而恐怖的“wu-wawu wu-wawu”聲,類似人類用兩掌相合吹出的聲音,並會在夜間鳴叫。
鳥綱(Class Aves)
鴿形目(Order Columbiformes)
鴿科 (Family Columbidae)
居鵲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坐享其成。參見「佔鵲巢」條。
濱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矮的亞灌木,高7-10 cm,莖基部多斜倚狀分枝,密被粗毛。下部葉早凋,上部葉常簇生,匙形,16-27 ´ 4.5-7 cm,先端圓,近於全緣,兩面密被柔絹毛。頭花繖房狀排列;總苞鐘狀,長4 mm;花冠紫紅色。

跌了彈的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失意落寞或受挫神傷的樣子。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沒福和你那鶯燕蜂蝶為四友,甘分做跌了彈的斑。」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二折:「閃的我嘴碌都似跌了彈的斑,待休,事頭,昏天地黑誰敢向這花園裡走。」
橙胸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eron bicincta
體長28公分。喙淡灰色,腳粉紅色。雌雄外形有些許差異:雄鳥頭至前頸、背部、覆羽、腹部大致為綠色;後頭至頸背、頸側和上胸部為灰色,下胸部橙紅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大覆羽和次級飛羽黃、黑色相間;尾上和尾下覆羽橙紅色,尾羽灰色,尾羽外側具黑色寬橫帶。雌鳥胸部綠色,不帶橙色,後頭至頸背部灰色,並未延伸至頸側和上胸部;其他部分和雄鳥相似。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印度、中南半島、中國大陸西南部和海南島等地。臺灣曾有零星的出現紀錄。
棲息於落葉混合林和次生林,有時會出現在海岸附近。
鳥綱(Class Aves)
鴿形目(Order Columbiformes)
鴿科 (Family Columbidae)
斑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鴿形目。體型在類中為較小者。頜色淡,頭為頂灰色,嘴呈暗褐色,腳呈紫紅色,後頸部分有紫色的斑紋。
頂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opholaimus antarcticus
體長42~45公分。喙粉紅色,喙尖及上喙基部為黑色,腳粉紅色。頭部具兩個明顯突起的褐色頭冠;全身大致為灰色,但頸部白色、初級飛羽黑色、尾羽則黑白條紋相間。幼鳥頭冠淡褐色,身體白色。
分布於澳洲東部。
棲息於雨林。攀爬在樹冠上層的枝葉間覓食,以雨林內的各式果實為食,常成大群一起活動,屬於遊牧性的鳥類,會作長距離的季節性遷移。繁殖期時,雄鳥會舉起頭冠、喙下壓並靠近胸部、身體直立,隨後在彎下身體,並發出吱吱的叫聲。巢築於樹木外側的枝條上,每窩可產1個白色的卵,雌雄鳥共同孵卵。本種因為棲地遭受破壞,目前族群數量正在急遽減少之中。
鳥綱(Class Aves)
鴿形目(Order Columbiformes)
鴿科 (Family Columbidae)
尼可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loenas nicobarica
體長33公分。喙黑色,喙基部具一突出的瘤;腳紫紅色。全身為藍、綠和褐色,並帶有金屬光澤;頸部具長而鮮豔的羽飾;頭至前頸藍色;後頸綠色;背部中央褐色,周圍黃褐色和綠色;胸部、腹部暗綠色;尾羽白色。幼鳥喙和腳皆為黑色,全身橄欖綠色。
分布於亞洲南部,由南太平洋之的尼可巴群島(Nicobar island)、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向東經過印尼、菲律賓群島至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
棲息於小島嶼上的森林,可能是因為競爭不過大陸或大型島嶼上的競爭者或掠食者,所以無法在大陸或大型島嶼上繁殖。族群數量因獵捕壓力和森林的破壞,有明顯減少的趨勢。在地面上活動,以落在地面上的果實、種子和堅果為食。會成大群覓食和繁殖。
鳥綱(Class Aves)
鴿形目(Order Columbiformes)
鴿科 (Family Columbidae)
歐德舞;獵人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奈及利亞(Nigeria)獵頭族的一種慶功舞蹈。通常在擊敗敵人,並獵得其頭顱後之一星期舉行。舞蹈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啞劇形式,表演獵頭時對敵人之潛近與對抗之情形;第二部分,是表演擊敗敵人並獵得其頭顱,表示勝利凱旋,做邊唱邊跳的形式。第三部分,是表演戰敗的敵人,他們沈默無聲,其靈魂已被安撫。慶功儀式中,將敵人的頭顱處理精光,然後供陳列祭供。《伊歐德舞》(Ijo ode)現已成為一種僅象徵性形式的表演,並曾在巴黎上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