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壽陵失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
邯鄲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
管中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管窺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公子牟隱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1>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2>用管闚天,用錐指地3>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規規然:識見淺短拘泥的樣子。 (2) 直:只、不過。 ...
下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黃泉。《南史.卷五九.任昉傳》:「范、張款款於下泉,尹、班陶陶於永夕。」唐.白居易〈思舊〉詩:「再思今何在?零落歸下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磚砌成的井壁。《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陳遵傳》:「一旦叀礙,為瓽所轠,身提黃泉,骨肉為泥。」
意回心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回心轉意」。見「回心轉意」條。01.《綴白裘.初集.卷一.牧羊記.望鄉》:「我拚一命喪黃泉,誓無他怨,早難道意回心轉!為君守節,為親保全,何曾為一身上苟延?」
命染黃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沙,黃泉。命染黃沙指死亡。《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倘若大限到來,身歸泉世,命染黃沙,如何留得。」
邯鄲故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
匪躬之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自身利害而盡忠王室的節操。《晉書.卷六九.劉隗傳》:「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寵,匪躬之操,猶存舊史,有志無時,懷恨黃泉。」也作「匪躬之節」。
步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