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信誓旦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宋烈女行〉:「村民蘭州廝,大義結夫婦,忽登泰山籙,人壽不得久,女方曬穀,聞之聲悲哀,長跪告父母︰『兒當從黃泉下,信誓旦旦不可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疑問。如:「他去那裡了?」唐.王建〈寒食行〉:「紙錢那得到黃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心中存有某種意念。如:「不懷好意」、「少懷大志」。《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惟陛下留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黃泉。」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公子牟隱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1>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2>用管闚天,用錐指地3>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規規然:識見淺短拘泥的樣子。 (2) 直:只、不過。 (3) 用錐指地:用錐子測量大地。錐,用...
茫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廣大無邊的樣子。唐.杜甫〈宿花石戍〉詩:「茫茫天造間,理亂豈恆數。」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普天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隋唐演義》第六八回:「幽恨綿綿方適願,普天同慶恩波遍。生死一朝風景變,漫道黃泉,也自通情面。」
處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701),名寤生,春秋時鄭國國君。性忌刻,因弟段與母武姜圖謀王位,故伐段,遷母於城潁,誓曰:不及黃泉不相見。在位四十三年,諡莊。 (2) 甚:勝、超過。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公孫龍1>口呿2>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3>而走。 〔注解〕 (1) 公孫龍:字子秉,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有白馬非馬及堅白異同之辯,平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於名家。 (2) 呿:音ㄑㄩ,張口、開口。 (3) 逸:奔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