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今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晉崔豹撰,三卷。考證名物,分輿服、都邑、音樂、鳥蟲、草木、雜注、問答釋義八篇。或疑出於後人託。
柏梁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元封三年詔群臣於柏梁臺上聯句賦成的七言詩。見《古文苑.卷八.詩.柏梁詩》。也有人以為這些詩是後人作。見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二.柏梁臺詩》。
詛楚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秦昭襄王詛祝楚懷王的禱辭,凡三篇,其名為「巫咸文」、「大沉厥湫文」、「巫駝文」。內容皆為戰國時代秦昭襄王在神明面前宣告楚懷王的罪行,請求神明降禍給他的文字。三石字數稍有參差,文句大抵相同。相傳於北宋間出土,但後人疑為託。
指鹿道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二世」。在位三年,後為趙高所殺。 (2) 趙高:?∼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丘,趙高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殺李斯,自為丞相,專權用事。旋又弒二世,立子嬰為帝,後為子嬰所誅。 (3) 丞相:指趙高。 (4) 闇昧:不明白、不清楚。闇,音ㄢˋ。昧,音ㄇㄟ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徙日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天易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
遏漸防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時,即加以制止防範。漢.無名氏〈冀州從事張表碑〉:「貢真絀,遏漸防萌,后臧其勛。」
鳥蟲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是春秋戰國到兩漢期間,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吳、楚、宋、越等地區的美術字體。此種字體是在篆書結構的基礎上,加上鳥蟲形體的紋飾,因而得名。最初純屬裝飾,多鑄刻於兵器、樂器及酒器銘文,後由於此種字體的筆畫盤旋屈曲,花樣繁多,不易作,所以漸用於書寫旗幟及符信,後也用於璽印、帶鉤等題名。傳世有吳王子于戈、楚王酓璋戈、宋公欒戈、越王句踐劍等器。
放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見下屬或賓客。《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八出》:「吾今已到梓州,諸衙人從並未放參,只接見任文武官員,看張狀元如何作區處?」《水滸傳》第四八回:「李應倨傲情辭,緊閉重門不放參。」
科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令規章。《戰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態。」《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科條如左,檄到詳思,至言如詔律令。」
實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事實相應的名稱。《荀子.正名》:「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列子.楊朱》:「若實名貧,名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