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河邊(廖繼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實景寫生的作品,遠景的山,中景的港鎮,前景的泊船,均有落實的交代,但作者仍然在寫實的描繪中,展露發揮色彩功能的強烈企圖心,特別是賦予港鎮中擁擠的樓房,以繁複而細致的色彩,在遠山與倒影的陪襯下,效果極佳。多彩亮麗的畫面,散發出令人愉悅的視覺美感。
石榴﹝四﹞(郭柏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純粹繪畫的意念看,郭柏川結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繪畫精神與西洋的表現手法,拓展一個新而開闊的方向。許多靜物作品採較高視角的俯視,常以單一顏色系為底色顯現留白意趣的計「色」當白,使簡約化的主題以外,保留更多的參與空間給觀賞者。最顯著的現象,可由他的水果、魚鮮一類的靜物作品裡察覺。
方鑑齊(陳慧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慧坤晚年的作品有一特色是柔軟性提高。這種硬板板的建築物景色,已給人有柔軟的感覺,看起來舒服多了。本來是對比色的紅與綠,已沒有年輕時畫作那麼明顯的互映,以明度低的紅來求取整個畫面的調和,相當高明。
美濃城門(劉啟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小幅作品寫古城懷舊之情,降低色彩的亮度,尤其近景左邊濃鬱的棕色,平緩地塗抹成此圖的主調。主題的城門在遠處出現,雖然猶見光彩,卻已平面抽象化。天空輕淡的藍白色也好像不透光,古城建築捨棄細節的描繪,整個畫面瀰漫著一片昏黃的光彩,籠罩在回憶中。
北廓園客廳(李澤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框景處理方式是李氏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以框代前景因而呈現一種舞台畫面的效果--框中又有框。畫中的柱子為第一層景,落地窗帘為第二層景,涼亭為第三層景,涼亭後的林木為第四層景,若加上畫框,這種「層次」的豐富在表象已達高點,加上畫面中物的豐富,則無以言喻。由於左側有柱子、圓桌,佔的比例極重,為平衡畫面,畫家刻意在右側置以綠色的花瓶,平衡效果極佳。
帆影(林克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景白色,以深藍色在畫面重點處勾出部分輪廓,而白色的體積上以黃褐色畫出調子。中景主要以褐橙色及綠色等彩度高明度低的色彩襯出近景岩石,而中景後面又是一片白色天空,上空的淡藍色與岩石勾勒之深藍輪廓線相呼應。左邊中間的一小點垂直線段,即是作者用意要表現的主題──帆影,打破了傳統主題必佔重要位置或分量要重的看法。
四斑紅蝽(2237-78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右舞臺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術語。鏡框式的舞臺將舞臺劃分為九個表演區,以演員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為準,其右邊方向為右舞臺。〔見Center Stage〕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
四斑紅蝽(2238-34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四斑紅蝽(4288-40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