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9.79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警衛室旁兩棵大榕樹,是該校自日治時代創校初期即有,至今樹齡已超過百年。校歌鐘聲:該校自前任校長劉源俊上任開始,使用校歌旋律做為該校鐘聲,成為該校一大特色。台北城城牆石:堆放於圖書館旁,是現在僅存的清朝台北城城牆石 校訓無私謂之「公」Justice無欺謂之「誠」Sincerity無怠謂之「勤」Diligence無華謂之「樸」Simplicity 校徽鐘鐸造形(中央):「鐸」是一種手搖發音大鈴,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所用。孔子曾被比喻為「木鐸」,所以「鐸」也代表教育工作者,亦為師範教育的傳統象徵。鐘鐸內部白色飛羽:展翅飛翔的雙翼...
赴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上任
槃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盤根錯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盤根錯節」的原義是樹根盤屈,枝節交錯;也可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東漢虞詡因曾得罪大將軍鄧隲,鄧隲一直等待時機想要報復。不久朝歌一帶發生暴亂,鄧隲故意陷害虞詡,讓他被派到朝歌當縣長。虞詡的親友都來慰問他,虞詡反而笑著說:「有操守的臣子,遇到難辦的事不會逃避;就像砍樹時,如果沒有遇到長得盤根錯節的樹木,又怎能顯出斧頭的鋒利呢?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時機,我很奇怪諸位因此來慰問我。」果然虞詡上任後,一舉平定了朝歌的動亂。後來「盤根錯節」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
以身試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身試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就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職。如:「他就任第一件事,就是革新公司的人事制度。」也稱為「上任」。
績效斐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作的成效顯著。如:「他上任以來,致力於整肅貪風,績效斐然。」
走馬換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換或調動人員。[例]他才一上任,立刻來個走馬換將,把主管都換了下來。
啟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拔擢任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任,泊清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即啟用為吳興郡。」
卓有成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突出顯著的成績或效果。如:「自從新主管上任以來,整頓內部,拓展業務,卓有成效。」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二月,封為太保兼侍中,第三次出任宰相,以呂蒙正副之,“國朝以來三入相者,唯趙普與蒙正焉。”趙普一上任立即處死鄭州團練使侯莫陳利用。淳化元年(990年)請求致仕,遂以宰相兼任西京洛陽留守、河南尹。淳化三年(992年)春,以“老衰久病”三次上表乞骸骨,太宗只好答應,三月,拜太師,封魏國公。同年七月十四日,病卒於洛陽。太宗聞訊,痛哭涕泣。追封真定王,謚忠獻。次年二月,葬於洛陽邙山。 評價王夫之在《宋論》卷二《太宗》裡專立一節《趙普之奸》說,“唐亡以後,鄙夫以成奸之習氣,薰灼天下而不可浣。”。 參考書目 《如果這是宋史》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