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落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零落殘敗、亂七八糟的景象。[例]那支新組成的隊伍尚未培養出團隊默契,以致於幾場球賽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慘不忍睹。
愛不釋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文康.兒女英雄傳三五回︰「他看了也知道愛不釋手。」 2.釋義 喜愛得捨不得放手。釋︰放開。 3.用法 形容喜愛至極。 4.義近.義反 義近 愛不忍釋、愛不輟手 義反 棄若敝屣、視如糞土 5.例句 摸著這個青花瓷,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悶悶不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情憂鬱不快樂。《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喻世明言.卷一二.眾名姬春風弔柳七》:「月仙心下只想著黃秀才,以此悶悶不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找不到。如:「迷失方向」。《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
易如反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若論捉拿奸王,易如反掌;因有仁兄在內,惟恐到了臨期,玉石俱焚,實實不忍。」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雷霆之怒注音︰ㄌㄟˊ ㄊ|ㄥˊ ㄓ ㄋㄨˋ漢語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釋義︰大怒、盛怒。見「大發雷霆」條。 01.《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源) 02.《說岳全傳.第二九回》:「主公暫息雷霆之怒。這牛 是一員勇將,乃是岳飛的結義弟兄。」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貞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而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而讓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
九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死一生」指歷經多次近於死亡的險境,猶能存活。見用於劉良注解屈原〈離騷〉的注語。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策、策略。如:「陰謀」、「計謀」、「有勇無謀」、「足智多謀」。《書經.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