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稊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稗生於水田溼地,莖粗大,高約一、二公尺,苗葉似穇子,細長而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初秋開花,殼上有芒,為綠色或紫色。子如黍粒大小,茶褐色。可磨做麵食,或為家畜飼料。稊類似稗,穗像粟,生於荒地。《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澧州樂普山元安禪師》:「肌骨異芻蕘,稊稗終難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三.穀部.稗》:「五穀不熟,不如稊稗。稊苗似稗,而穗如粟,有紫毛,即烏禾也。」
時和歲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安定,五穀豐收。亦指太平盛世。宋.蘇軾〈述災沴論賞罰及脩河事繳進歐陽脩議狀劄子〉:「太宗皇帝每見時和歲豐,雨雪應時,喜不自勝,舉酒以屬群臣。」也作「時和年豐」、「時和歲稔」。
神農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上古的帝王。相傳神農氏發明耒耜,教導人民種植五穀,又親嚐百草,辨識藥效,為百姓治病,被視為農業、醫藥的始祖,故稱為「神農」。起於烈山,因此也稱為「烈山氏」、「炎帝」。後世與伏羲氏、燧人氏合稱為「三皇」。
種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植五穀蔬菜等農作物。《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欲為久駐之計,乃令蜀兵與魏民相雜種田。」《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他是個不中用的貨,又不會種田,又不會作生意。」也作「種地」。
時和歲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安定,五穀豐收。亦指太平盛世。《南齊書.卷二六.王敬則傳》:「救民拯弊,莫過減賦。時和歲稔,尚爾虛乏,儻值水旱,寧可熟念?」明.姚茂良《精忠記》第二齣:「欣遇,國祚雍熙,時和歲稔,居安豈可忘危!」也作「時和年豐」、「時和歲豐」。
麥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主要糧食作物。遍植於大陸地區北方,可分為大麥、小麥,夏季開花結穗,可供磨麵粉,也可製糖和釀酒。如:「麥子是五穀雜糧之一,也是北方人的主食。」
登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五穀成熟。宋.孔平仲〈禾熟〉詩:「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穀登場。」《明史.卷六三.樂志三》:「勤樹藝,歲年豐穰,九十月禾黍登場。」
畢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話傳說中的仙人。《韓非子.十過》:「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淮南子.氾論》:「山出梟陽,水生罔象,木生畢方,井生墳羊。」漢.高誘.注:「木之精也,狀如鳥,青色,赤腳,一足,不食五穀。」
豐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豐富茂美。《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五穀孰而屮木茂,天地之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長的豐美,短的俊俏,無有不妙。」
營養午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午餐(又名午飯、中餐、中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後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的兩個小時。人們認為中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食物和能量的主要補充,有所謂「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說法。據營養專家介紹,超過七成出外進食的白領人士習慣於在茶餐廳及快餐店用膳。他們多吃一些高脂食物如排骨、牛腩及雞翅等,這些食物含有高飽和脂肪,對心臟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