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查科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1800年代中葉起,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為查科地區的主權歸屬和誰的問題發生糾紛。查科地區位於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面積高達25萬平方公里。1920年代,由於確信該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許多的國家都心生覬覦。1928年,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發生武裝衝突。地少人稀的巴拉圭要求「國聯」制裁。1932年所有的談判皆以無效為結,戰爭全面爆發。被公認無辜的巴拉圭很快就開始占領土地。這場歷時三年之久的戰爭,被一名電台評論者形容為:「每平方公里就奪去三位玻利維亞人和兩位巴拉圭人的生命。」查科地區的地形十分複雜,使得戰鬥異常艱辛。在茂密的叢林...
|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明明知道不對,卻故意去做。在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禪師》也有「知而故犯」的說法。「明知故犯」不一定單指犯法而言,泛指一切明知事情是錯的,卻故意去觸犯的行為。如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第二二齣:「正是明知故犯,也因業在其中。」又如《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們那般發急,我們自己倒明知故犯。」都是這個意思。
|
目不定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載,當時袁盎就曾預言此人將危害社稷,但為顧及宗室之情,文帝未加以制裁。後來淮南王果真起兵謀反,文帝平亂後將其流放,不料卻病死於途中。文帝得知劉長的死訊,極為自責與傷心,飲食不入,袁盎於是舉了三項文帝值得稱頌的事跡以寬慰之。其中之一為事母至孝:有一次,母親薄太后身患重病,而且病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間,文帝絲毫不敢怠慢,「不交睫,不解衣」地照顧侍候,煎好的湯藥也一定先親自嚐過才拿給母親服用。袁盎以為文帝雖貴為王者之尊,然其孝行卻勝過以孝聞名的曾參,更顯得難能可貴。「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覺,不寬衣,時時刻刻在母親身側照料。這樣的形容雖然過於誇大,但文帝親侍...
|
以身試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身試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
盤水加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大臣將劍放在盛水的盤子上,用以表示如果有罪,願受公正的制裁,自刎而死。語出《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未嘗輕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體。」
|
折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肱,手臂。折肱指接受法律制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然後踰垣者折肱,捷徑者滅趾。」
|
魔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盡壞事、罪孽深重的人。[例]這個害人的大魔頭,終將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
天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然的制裁。即天罰、天懲。《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漏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僥倖逃脫法律的制裁。《文明小史》第七回:「趁此天色尚早,他們或者未必起身,給他們個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網。」
|
超級三○一條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西元一九八八年美國綜合貿易法修正一九七四年貿易法而新增的第三一○條款。此條款對貿易夥伴國之不公平措施及各相關的貿易障礙等都予以規範,並規定美國貿易代表署必須每年向國會提報各國貿易障礙,並選定優先國家及優先障礙進行諮商,於三年內迫使該國改善其自由化措施,或簽定貿易協定,承諾修改其國內法令措施。由於此條款之含括面廣,而且諮商效果不能令美國滿意則可依三○一條款實施貿易制裁報復措施,因威力強大,各國稱之為「超級三○一條款」。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