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越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前473年,夫差終於自殺,吳亡。越王勾踐滅吳後,控制了東部沿海地區,西元前468年從蘇州遷都至山東半島的瑯琊,與諸侯會盟於徐州(山東滕線南),得周元王成認為霸主,越國聲勢到達顛峰。勾踐去世後,越國漸漸衰敗,終為楚國所滅。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闔閭、勾踐、夫差、范蠡英文關鍵字:King Helü of Wu、King Goujian of Yue、King Fuchai of Wu、Fan Li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34~35。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生平王陽明十八歲讀朱熹著作,相信一草一木都涵有至理,便對庭中竹子去「格」物,要沉思出他的理,格了好幾天,非但沒有悟得,反而病了。於是改就辭章之學,博覽兵家書籍,二十八歲舉進士後出仕作官。由於得罪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他在蠻荒絕域中領悟聖人道理存於自己心中,而不是像事物上去追求。三十八歲講「知行合一」,門人漸多,五十歲揭示「致良知」之教。五十六歲奉命征撫西南土司,歸途得病,門人問他有什麼遺言,他...
喀什米爾(Kashmi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崑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島一帶的居民。為現今的馬來人種。見《舊唐書.卷一九七.南蠻西南蠻傳.林邑傳》。
落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恆春半島的季節風。臺灣地區每年秋、冬以後,東北季風盛行,恆春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當遇強盛的冷空氣南下時,受中央山脈阻隔擠壓的寒風,至此奔騰而下,形成凌厲寒冽的強風,當地人稱為「落山風」。
韓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1945年朝鮮半島被分為蘇聯佔領地北韓和美國占領地南韓。從1948年起,兩國都聲稱自己才是朝鮮半島的合法政府。1949年占領軍撤出之後,邊界衝突日漸嚴重,歲猴急演變成1950年6月的全面戰爭,也就是「韓戰」。聯合國派兵支援南韓,成千上萬的中國軍隊則援助北韓,兩邊各各都發起全面進攻。但聯合國官員卻打算把戰爭局限於在小範圍內,並開始要求談判議和。到了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停火協議。談判...
梅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夏時期從中國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經朝鮮半島南端到日本南部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因時值江南梅子黃熟,故名。由於這段時間多陰雨,物體極易受潮霉爛,因而也稱霉雨。梅雨是中國春夏交替時江淮流域氣候的重要特色,主要發生在宜昌以東,北緯26°~34°之間的地區。1.特徵:梅雨天氣的主要特徵是雨量多、雨日長、濕度大、雲量多、日照時間短、地面風力較弱、降水多屬連續性,也有陣雨和雷暴,並且常常是大雨或暴雨。2.成因:(1)梅雨產生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鋒區,是極地氣團和熱帶氣團相互作用的產物,其位置和穩定性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世紀後半からヤマト王権は、列島主要部の支配を固めるとともに武器・農具の原料である鉄資源を求めて朝鮮半島への進出を開始し、半島諸国の国際関係にも介入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が、これを契機として朝鮮や中国の技術と文物が倭国へ流入した。4世紀後半,大和王權為要確保控制列島主要部分,尋求武器、農具等鐵製資源,開始侵入朝鮮半島,也介入朝鮮
長濱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濱文化遺址位置: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代表遺址:八仙洞遺址、小馬海蝕洞遺址(台東縣東河鄉)、鵝鑾鼻第二遺址、龍坑遺址(註二)。長濱文化是目前台灣所知最古老的史前文化,主要分布在台灣東部及恆春半島的海岸地帶。台灣位於中國東南的大陸棚上,在更新式冰河期間,曾多次與中國華南地區的陸地相連,台灣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也因此與中國華南地區一些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有密切的關係。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以採集、狩獵、漁撈為主,尚未出現畜牧和農耕。當時以敲擊的方式製作成石器,製成的工具以小型刮削器和刀型器為主,礫石砍砸器為次,也使用骨器,尚未出...
古墳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人,但日本歷史有相反的說法,是神功皇后征新羅生下應神天皇,即是神道教中的八幡。此一時期渡來人自朝鮮半島、中國吳越和中原地區大量來日,引進先進的技術,奠下發展基礎,佛教也於此時由百濟引入。 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 公元三世紀,日本的彌生文化經歷了許多改變。進入鐵器時代後,由於有比較好的工具,因此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用更進步的武器和盔甲有助於新生貴族階級變得更為強大,而馬經過訓話後,戰士就能騎馬打仗。這許許多多的變化,普遍發生在日本西部的中心地區。在這些地方,會為皇帝和其他顯貴舉行豪華的葬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