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枉過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於申,故又稱申包胥。伍員助吳伐楚,攻入楚都城郢,包胥入秦求援,依庭牆哭七日,秦王乃遣兵幫助楚國平定國難。後楚昭王論功行賞,逃而不受。 (8) 秦:國名,西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地,地約當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後為劉邦所滅。 (9) 于斧漁子:于斧,春秋時地名。漁子,漁夫。 (10) 適:正好。 (11) 還:返。 (12) 越: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1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
巍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科舉考試名列前茅者。《宋史.卷四一一.湯璹等傳.論曰》:「蔣重珍自擢巍科,既居盛名之下,而能樹立於當世,可謂難矣。」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齣:「起自巍科,驟當國難。」
矯枉過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於申,故又稱申包胥。伍員助吳伐楚,攻入楚都城郢,包胥入秦求援,依庭牆哭七日,秦王乃遣兵幫助楚國平定國難。後楚昭王論功行賞,逃而不受。 (8) 秦:國名,西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地,地約當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後為劉邦所滅。 (9) 于斧漁子:于斧,春秋時地名。漁子,漁夫。 (10) 適:正好。 (11) 還:返。 (12) 越: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1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
矯枉過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於申,故又稱申包胥。伍員助吳伐楚,攻入楚都城郢,包胥入秦求援,依庭牆哭七日,秦王乃遣兵幫助楚國平定國難。後楚昭王論功行賞,逃而不受。 (8) 秦:國名,西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地,地約當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後為劉邦所滅。 (9) 于斧漁子:于斧,春秋時地名。漁子,漁夫。 (10) 適:正好。 (11) 還:返。 (12) 越: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1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
泣血枕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憤得眼睛流血,睡覺時還枕著武器。形容化悲憤為力量,刻苦自厲,立志復仇。《南齊書.卷三八.蕭赤斧傳》:「蕭雍州勛業蓋世,謀猷淵肅,既痛家禍,兼憤國難,泣血枕戈,誓雪怨酷。」《梁書.卷六.敬帝本紀》:「朕以荒幼,仍屬艱難,泣血枕戈,志復仇逆。」
苟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求一時的生存。《晉書.卷八五.劉毅傳》:「往年國難滔天,故志竭愚忠,靦然苟存。」
赴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趨救國難,以示救國之心殷切。《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王脩傳》:「食其祿,焉避其難?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
難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易揣測。《左傳.莊公十年》:「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三國演義》第五二回:「趙範初降,其心難測。」
本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時代稱自己所處的朝代為「本朝」。《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昔者董卓初興國難,群后失位,以謀王室。君則攝進,首啟戎行,此君之忠於本朝也。」
毀家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出所有家產以解救國難。清.錢謙益〈文華殿中書房辦事大理寺右寺右寺副汪鑣授儒林郎〉:「夫毀家紓國,大臣之有事;急病讓夷,君子之所貴爾。」也作「毀家紓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