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怒民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為非作歹,罪大惡極,引起眾怒。《東周列國志》第六八回:「神怒民怨,君不久矣!侈心之興,實起於楚。」也作「神怒民痛」、「神怒人怨」。
大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奸詐狡猾。如:「對於那些大奸大惡的人,是不能輕易姑息的。」
神怒人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為非作歹,罪大惡極,引起眾怒。《晉書.卷七七.殷浩傳》:「神怒人怨,眾之所棄。傾危之憂,將及社稷。」也作「神怒民痛」、「神怒民怨」。
訢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悅誠服的擁戴。《史記.卷四.周本紀》:「商王帝辛大惡于民,庶民不忍,訢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神怒民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為非作歹,罪大惡極,引起眾怒。《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于心。」也作「神怒民怨」、「神怒人怨」。
彌天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罪大惡極的案件。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便做道黑山賊寇犯了彌天案,也無多些子差一念心田。」
神怒人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罪大惡極,以至天神震怒,眾民唾棄。《新唐書.卷一一二.柳澤傳》:「權侔人主,威震天下,然怙侈滅德,神怒人棄。」
神怒天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罪大惡極,天地不容。唐.歐陽詹〈暗室箴〉:「天不長慝,神實正直,神怒天誅,未始有極。」
神理不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罪大惡極,鬼神天理不能容受。《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吾術豈可用來傷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