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3.59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謝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20~385)字安石,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王安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義序》等﹐在學術見解中體現了他反傳統的政治態度﹐即蘇軾所謂“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王安石贈太傅》)﹔行文則“簡而能莊”(沈德潛《唐宋八家文鈔》卷三十)﹐字字著力。《答司馬諫議書》駁司馬光對新法的非難﹐邏輯嚴密﹔《答呂吉甫書》以釋憾解怨的態度作絕交書﹐置個人恩怨於度外﹐表現出了磊落的胸懷。
東床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坦腹東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坦腹東床」一詞出自晉.王隱所著《晉書》,內容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成為太傅郗鑒女婿的經過。當時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物色女婿,得知消息的王家子弟每個人都紛紛修飾容貌以求表現,其中唯獨王羲之一人若無其事地坦露腹部,臥於東床,嘴裡吃著胡餅,態度從容。使者將這情形回報後,郗鑒察訪得知這人是王羲之,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坦腹東床」,就用來指當女婿,或指稱女婿。如明代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我操國柄佐聖明,我是九棘三槐位裡人,要擇個坦腹東床,豈無個貴戚王孫。」即用了這個意思。
藍田出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很受孫權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侯。孫權死後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後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2) 岐嶷:音ㄑ|ˊ ㄋ|ˋ,形容小孩才智出眾、聰明特異。 (3) 應機:隨機應變。 (4)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5) 瑾:諸葛瑾(西元174∼214),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6) 藍田:山名。...
權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權勢的人。《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嚴彭祖傳》:「以高第入為左馮翊,遷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權貴。」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也作「權右」。
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6>,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7>黃金千斤,文車8>二駟,服劍9>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10>,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注解〕 (1) 孟嘗君:戰國時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 顧:回首、回頭看。 (3) 市:買。 (4) 高枕而臥:形容身...
潘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故又稱潘安。滎陽中牟(今河南)人,西晉文學家。任司空掾、太尉掾、河陽縣令、懷縣令、太傅府主薄等職。死於「八王之亂」,罪夷三族。  潘岳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據《世說新語》所載,潘嶽每次外出,都會有不少女子手牽手地圍著他的車子,又向他的車子投擲水果。成語「擲果盈車」即來自於此典故。後來人們就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潘岳與夏侯湛友好,喜歡一同出遊,時人謂之連璧。 著作 詩其詩今存18首,其中《悼亡詩》三首為代表作。一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
總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總聚統理。《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蓋參天子,坐而議政,無不總統。」《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1)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經.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2)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幹之。」(3)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職官三公》:「後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也稱為「三司」。
曠日彌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戰國策.燕策三》:「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漢.桓寬《鹽鐵論.相刺》:「今儒者釋耒耜而學不驗之語,曠日彌久而無益於理。」也作「曠日經久」、「曠日持久」、「曠日引久」、「曠日引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