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枯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清虛寂靜,不為外物所動。參見「槁木死灰」條。宋.無名氏《宣和畫譜.卷二.道釋二.辛澄》:「大抵釋氏貌像多作慈悲相,趺坐即結跏,垂臂則袒肉,目不高視,首不軒舉,淡然如枯木死灰。」亦形容遭受挫折變故,灰心絕望。如:「自從經歷感情的挫折之後,如今他的心已是枯木死灰了。」
虛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恬淡寂靜。《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聖人休焉。」《北史.卷六四.韋孝寬傳》:「晚年虛靜,唯以體道會真為務。」
冷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清而寂靜。如:「在如此冷寂的秋夜裡,常讓人想起故鄉。」《野叟曝言》第六五回:「次日進城,問到連尚書門首,只見門庭冷寂,一個老門公坐在冷板凳上,靜悄悄的沒人進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靜、寂靜。《韓非子.主道》:「故曰:『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悠遠長懷,寂漻無聲,肆乎永歸。」
驚人一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隱:隱語,此處指打比方。 (4) 止:棲息。 (5) 阜:小山丘。 (6) 嘿然:寂靜無聲的樣子。嘿,音ㄇㄛˋ,同「默」。 (7) 觀民則:觀察臣民是否守職守分。則,法也 (8) 子釋之:指你放心。釋,放開。 (9) 不穀:古代君侯自稱不善的謙詞。此處是楚莊王的自稱。 (10)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
鹿島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黎進行論述,這些經過確實研究和調查後所得到的事實,經過作者帶著深刻感受力的文字描述,讓展示櫥窗深處的寂靜、忽然飄出的香氣,浮現在照片上的模糊人影,瞬間的接觸開啟了通往過去時光的入口,不知不覺地重新連接起我們和十九世紀人們之間的時間裂縫。責任編輯:陳思潔
淒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音悲哀而婉轉。[例]寂靜的深夜裡,傳來淒婉的笛聲,令人低徊不已。
木槁灰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
悄不聞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鴉雀無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鴉和雀都是叫聲相當吵雜的鳥兒,當鴉雀無聲時,那就非常安靜了。宋代蘇東坡有一首絕句,寫到有一天晚上,他在枕上醒來,夜已深沉,即將破曉。大地一片寂靜,連喜歡鳴叫的烏鵲也熟睡了。這時,月已西斜,織女星金星顯得特別明亮,星光斑斕中,竟有如飄飄欲仙,好像身已不在人間一樣。這裡蘇詩的原文作「烏鵲無聲」,「烏鵲」就是烏鴉和喜鵲,所以和「鴉雀無聲」意思是一樣的,而且烏即烏鴉,鵲和雀音同,也許「鴉雀無聲」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的。形容非常寂靜。蘇詩另見於秦觀的《淮海集》,恐是偽託之作。使用「鴉雀無聲」的例子,如《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這廳上點的明燈蠟燭,照如白晝...
萬籟俱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常建,開元年間的進士。仕途並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他的詩用字精鍊、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如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就是。詩人在清晨太陽才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裡,耳裡充斥著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徹,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裡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