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  王禹偁,字元之,北宋濟州鉅野人。生平經歷:  王禹稱出身清寒,自真宗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時年三十,到四十八歲逝世止,總計十八年的仕宦生涯中,除初仕成武縣主簿一年,調任長州縣令約三年,自求外任知單州十五日,加上任職京師諫官詞司前後六年半,其餘的八年,竟有三次貶謫的慘痛經驗:一貶商州,再謫滁州,終黜黃州。此即三黜賦所謂的「一生幾日,八年三黜」。  三十五歲時拜為左司諫,知制誥(給皇帝起草詔書)。在朝堂上勇於直言諷諫,先後被貶放商州和滁州。宋真宗鹹平元年還京,復知制誥。  宋真宗時,修太祖實錄,因為直書趙匡胤篡...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武王十一年(西元前一O一六年)建爲夔子國,後爲楚國所並。秦朝時置爲魚復縣,唐時設夔州總管府,轄十九州縣,宋時置夔州路,竟上管渝州(重慶)下轄施州(湖北恩施)等七州二十一縣。奉節在周赧王元年(西元前三一四年)建爲魚復縣,是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爲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名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劉禹錫等都在上留下許多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
貢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選府州縣學生員之學行俱優者,貢諸京師,升入太學,有副貢、拔貢、優貢、歲貢、恩貢等名,統稱為「貢生」。
靜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靜的等候。《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便是考期,所有的候補同通州縣齊集在院上,靜候考試,撫臺親自監場。」
格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法中指法律條令。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孝行》:「復讎禮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義不顧命。國家設法,焉得容此。殺人成復讎之志,赦之虧格律之道。」《舊五代史.卷三七.唐書.明宗本紀三》:「自兵興以來,法制不一,諸道州縣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請以舊制曉諭,改而正之。」
卑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州縣以下的官吏對上司的自稱。《儒林外史》第五回:「湯知縣又磕頭道:『這事是卑職不是,蒙大老爺保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不敢擅專,還望黎大人原諒。」
城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守護城池的神。見《北齊書.卷二○.列傳.慕容儼》。歷代多有奉祀,至明太祖始大行封賞,稱祇以各府州縣之名,儼然為陰間王朝。職掌也擴大為護國安邦、調和風雨、翦凶除惡,並管領死人亡魂等事,而官吏赴任,依例須至城隍廟前宣誓就職,以求庇佑,成為民間信仰的重心。而清明、中元和十月朔有城隍出巡,據說可保閤境平安。
李時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李時珍生於明朝正德十三年,西元一五一八年。他的父親—李言聞,是一位醫生,他的醫術在湖北蘄州以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而且他曾經當過「太醫吏目」的醫官職務。但是,在舊時的社會裡,一個醫生不管醫術多高明,社會地位總是不高,所以,李言聞一直希望透過當時正規的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光宗耀祖。在他的計劃裡,大兒子李思珍,繼承自己的醫業;而讓較聰明的李時珍參加科舉考試,完成自己一直沒有完成的目標。李時珍小時候常生病,但又天生好動、好讀書,尤其對於大人們講的各種傳奇故事、珍奇事物,...
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寫字用的各種顏色的水汁。如:「紅墨水」、「藍墨水」。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選舉二.歷代制中》:「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孽海花》第二五回:「家人送上一枝蘸滿墨水的筆,珏齋提筆,在紙上揮灑自如的寫了一百多字。」
2.比喻學問、才識。如:「看不出他肚子裡還真有點兒墨水。」《鏡花緣》第二二回:「可惜你枉自生得白淨。腹中也少墨水,就是出來貿易,也該略認幾字。」
入不支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支持。「入不支出」猶「入不敷出」。見「入不敷出」條。01.宋.朱熹〈行宮便殿奏劄三〉:「本路土瘠民貧,無他生理,而州縣歲計,入少出多,往往例於常賦之外,多收加耗,重折價錢,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