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孝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選舉官吏的科目。由各郡推舉的人才。《漢書.卷六.武帝紀》:「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晉.李密〈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成功,國父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並於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在南京就職。因此,定每年的此日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
公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推舉。如:「我們公推學長為本屆校友會會長。」
大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邦推辭說:「如今天下正亂,諸侯並起,現在如推舉了不適當的將領,一旦失敗,將會是肝腦塗滿大地的慘況。我不是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是怕自己才能低劣,沒有辦法保全大家。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各位另外推選一位能夠勝任的人。」因為大家一致的堅持,劉邦在多次謙讓後,終於接下了沛縣縣令的職位,並帶領群眾繼續抗秦,把暴秦推翻。後來「一敗塗地」這句成語引申用來形容做事失敗,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村塢集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之士,有德行,能分己物予人,又能自制,人格主義的統治極為明顯。領袖之下的指導人物議已有經驗的人才為推舉標準,頗具職能色彩。成員間則以個人和個人的人格主義為主,家族的血緣關係居於次要。因而,村或塢的上下關係是以人格主義為主,成員則以個人之間的人性連帶為主,和漢代的禮教制度頗為不同,其中亦含有禮教批判的意思。由上述可知,東漢末到魏晉,一方面產生了隱逸知識與村塢集團的新人際關係,而此關係大抵以人格主義為結合的樞紐;另一方面產生以月旦人物為結合點,而以趨向政治權力為目標的「士」階級。前者係以脫離漢代僵硬的禮教規範做為沉默的抗議...
舉薦征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舉與徵聘。為舊時任用官員的一種制度。《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話說自漢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征辟,故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之名。」
薦賢任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舉任用才德兼備的人。如:「老前輩當薦賢任能,使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
推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舉擁戴。《宋史.卷二五○.王彥昇傳》:「太祖北征,至陳橋,為眾推戴。」
捧轂推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捧轂推輪指用手捧抬起車轂、推動車輪,使車行進。比喻推舉人才。《孤本元明雜劇.十樣錦.第三折》:「蕭何三薦,印掛元戎,築壇拜將,捧轂推輪。」也作「推輪捧轂」。
警心滌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內心清明警覺,消除雜念。《清史稿.卷二六九.明珠傳》:「至於緊要員缺,特令會同推舉,原期得人,亦欲令被舉者警心滌慮,恐致累及舉者,而貪黷匪類,往往敗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