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山西蒲州的劇種,清代稱山西子或山陝子。音樂以七聲徵調為格式,唱腔以子腔為主體,間雜小曲、崑曲。
劉寶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9~1942)河北省深縣人,原名為毅民,為京韻大鼓表演家。九歲學唱大鼓,十一、二歲即登臺演出。劉氏繼承前人藝術的特點,並吸收平劇、子戲、北平語言等,發展創新,自成一格。其嗓音清脆嘹亮,運用自如,擅長表演單刀會、大西廂等曲目。其派別世稱為「劉派」。
掛紅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原為陝、北內蒙民歌,後改編為笛曲。旋律熱情奔放,表現農村節慶歡欣熱烈的氣氛。笙的獨奏曲亦有同名之樂曲,曲趣與笛曲不同。
白馬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內容敘述關羽助曹操斬袁紹大將顏良的經過。川劇、豫劇、徽劇、同州子、河北子、秦腔等都有此劇目。也稱為《斬顏良》。
串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平劇的鑼鼓經。結構與衝頭相似。河北子、京劇等常用以配合跑圓場或趟馬的上場。也稱為「串子鑼」。
蹦蹦兒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大陸地區華北、東北一帶的劇種。源出河北灤縣、昌黎一帶的對口蓮花落,後吸收河北子、京劇等,成為類似子戲,而唱詞歌調則更簡單。也稱為「評劇」、「評戲」。
河南墜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地方戲曲。起源於河南和皖北的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流行於河南及鄰近各省。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棗木簡板,邊打邊唱。也有二人對唱,一人打簡板,一人打單鈸或書鼓。伴奏者拉墜琴,並用腳踏的子打節拍。唱詞基本為七字句。
泗州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安徽淮北一帶的劇種。起初全為男演員,二十世紀起,女藝人逐漸出現。伴奏樂器為牛角子和土琵琶。唱詞的規格嚴謹、形式固定,可單獨唱,亦可聯唱。曲調自由,可因人而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泗州戲音樂變得活潑熱烈,男女都用自然聲,但女腔多在下句末使用向上七度大跳的假聲。曲調具有清新流暢、活潑優美、閃板起唱和連續切分音等特點。參見「拉魂腔」條。
南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恩施、湖南西北與四川東南地區的劇種。原名南戲,起源於荊河漢劇,有舞臺演出與圍鼓班子(坐唱)兩種形式。屬皮黃系統,唱法與漢劇相似。但小生不用尖嗓,花臉不用邊音。唱腔依行當分生、旦、淨、末、丑等類。以南路(二黃)、北路(西皮)、上路(川子)為主。常演劇目有搬金牌、琵琶記、白兔記等。
晉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西中部一帶的戲曲劇種,由蒲劇衍生而成。唱腔以子腔為主。也稱為「中路子」、「山西子」。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