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1.0314 ms
共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指正官之副。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之名,則謂之知某事,如宋代不以樞密院使授人,則稱為「知樞密院事」,副使則稱為「同知」。遼、金以後,沿此習慣,如府之主官稱「知府」,而以府之佐官為「同知」。《西遊記》第九回:「星夜令金牌下戶喚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對他說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過江而去。」《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會同了眾捕快,次日解官。」
|
輕財好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金錢而喜歡行善助人。《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又會走馬放箭,每發一箭,不差毫釐,輕財好義。」《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原來汪革素性輕財好義,樞密府裡的人,一個個和他相好。」也作「輕財貴義」、「輕財重義」。
|
未焚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未起火前,就把柴草搬開。比喻防患於未然。《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這樞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曉得臨渴掘井,那會得未焚徙薪?」
|
力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極力爭取、勸諫。《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蘇逢吉力爭,以為無留守帶行樞密使的故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
宥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樞密院。因掌管軍事機密,故稱為「宥密」。宋.蘇軾〈賜正議大夫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
|
脫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 簡介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
|
坐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富弼〈辭樞密副使〉:「伏望陛下思夷狄輕慢中原之恥,常懷讎雪之意,坐薪嘗膽,不忘戒備。」
|
頭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填好年月的命令狀,是舊時的下行公文。《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郭威自河中歸,道經洛陽,見西京留守王守恩貪鄙聚斂,刻剝百姓,徑出樞密院頭子,命白文珂代守恩做西京留守。」
|
返老歸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無不歡然。注嘗為李愬煮黃金,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復能反老成童。愬與守澄服之,頗效。守澄知樞密,薦引入禁中,穆宗待之亦厚。注多奇詭,每與守澄言必通夕。
|
勇退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流勇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