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1)源出大陸地區河南省桐柏縣西北的胎簪山,流經沘源縣,南流入唐河。(2)在大陸地區湖南省,分南、北、中三源:中源出自大陸地區湖南省桑植縣西北栗山綠水河;南源出自大陸地區永順縣北萬笏山上洞;北源出自大陸地區龍山縣東北,三源會合注入洞庭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1)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即春秋時所謂桑間濮上之濮。(2)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濮縣南。此二水於今皆已湮沒。
環境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環境概念知識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全球暖化、河川污染、核污染、空氣污染、土石流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如:溫室氣體減量、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環境價值觀與態度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環境行動技能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
汨羅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為汨水、羅水合注而成。汨水源出江西省修水縣,西南流入湖南省境。羅水源出湖南省岳陽縣。二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乃稱汨羅江,西北流入湘水。戰國時屈原自投此江而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在大陸地區陝西省沔縣境,為漢水的上流。
孳孳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的成周,勉勵他遵循周公教化人民的方法,勤勉不怠,不可貪圖逸...
百川歸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眾多河川流入大海之中。語本《淮南子.氾論》:「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後亦比喻天下人、事、物雖分雜,終究匯聚於一處。
魚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如:「河川沒有汙染,魚兒才能悠游自在的在水中生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湔江:河川名。在大陸地區四川省境內,為中江上流。自灌縣西分岷江東流,至廣漢縣東注入沱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位於大陸地區雲南省境內,其流注入瀾滄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