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8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拿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故意刁難。《西遊記》第四三回:「他又在海內遇著你的差人,奪了請帖,徑入水晶宮,拿捏我父子們,有『結連妖邪,搶奪人口』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勇敢、勇武。如:「勇猛」、「威猛」。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朋友、友人。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
比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近鄰。《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驚訝、疑忌。《墨子.貴義》:「子墨子南遊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文選.東方朔.答客難》:「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瞻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仰慕、敬仰。《晉書.卷六○.賈疋傳》:「少有志略,器望甚偉,見之者莫不悅附,特為武夫之所瞻仰,願為效命。」《北史.卷七.齊孝昭帝本紀》:「右丞相、長廣王湛,研機測化,體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內瞻仰,同胞共氣。」
不合時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一一.哀帝紀》(二年)八月,詔曰:「(時)〔待〕詔夏賀良1>等建言改元易號,增益漏刻2>,可以永安國家。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獲福,卒亡嘉應。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制書,非赦令也,皆蠲除之。賀良等反道惑眾,下有司。」皆伏辜。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趙)玄、孔鄉侯(傅)晏有罪。博自殺,玄減死二等論,晏削戶四分之一。語在〈博傳〉。 〔注解〕 (1) 夏賀良:?∼西元前5,西漢末方士甘忠可弟子。忠可崇黃老與儒家讖緯之說,詐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假託得赤精子真傳,因語涉朝政,成帝時遭彈劾伏誅,弟子仍密傳其道。哀帝時夏賀良建言改元易號,以續漢祚。後帝覺其言無驗,視其執左道、...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厚。信并兼之法,遂進取之業,天下大敗;眾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陵衰,其亂至矣。是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內,德從天下。曩之為秦者,今轉而為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 〔注解〕 (1) 耰:音|ㄡ,用來平整田土或擊碎土塊的農具。通「櫌」。 (2) 鉏:音ㄔㄨˊ,翻土、除草的農具。。 (3) 箕帚:音ㄐ| ㄓㄡˇ,掃除塵土的器具。即畚箕與掃帚。 (4) 誶語:相告、詰問。誶,音ㄙㄨㄟˋ。 (5) 併倨:並排坐在一起。 (6)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悅。 (7) 稽:計較、責難。
劉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反對,只得作罷。劉邦晚年還曾返回故鄉沛縣,與父老子弟飲酒,席間作《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評價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將其一生歸納為: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郁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咸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耶律阿保機敬仰劉邦,故兼姓劉氏;又以蕭何助劉,故變其母族、後族為蕭氏。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他得天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背負、承擔。《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論曰:「鄧公嬴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然史之為任,乃彌綸一代,負海內之責,而嬴是非之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