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2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淺才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學問淺薄。《冷眼觀》第二○回:「你我旁觀的人學淺才疏,未能領略。」《孽海花》第一八回:「可惜小弟學淺才疏,不能替國家宣揚令德。」也作「學疏才淺」。
淺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淺薄。漢.桓寬《鹽鐵論.論誹》:「小人淺淺,面從以成人之過也。」
遼東白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遼東有頭豬生了一隻白豬,主人以為奇異,便想送去進獻,走到河東,卻看見很多白豬,於是羞慚地轉回了。見漢.朱浮〈與彭寵書〉。後比喻少見多怪而自視不凡,或因見識淺薄而羞慚。常用作自謙詞。也稱為「遼東白」、「遼東豕」、「遼東白頭」、「遼豕」。
才疏計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淺薄,不善謀略。元.魏初〈滿江紅.少日肝腸〉詞:「今老去,才疏計拙,百居人後。」
謙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遜的樣子。《漢書.卷八五.谷永傳》:「愚竊不為君侯喜。宜深辭職,自陳淺薄不足以固城門之守,攸太伯之讓,保謙謙之路,闔門高枕,為知者首。」《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深執謙謙,自稱不德,無起寑廟,掃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送終之禮,遂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
邯鄲之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寡見鮮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這六項,就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後來「孤陋寡聞」被用來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短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見識淺薄。《呂氏春秋.仲冬紀.長見》:「智所以相過,以其長見與短見也。」《水滸傳》第一五回:「小生短見,假如你們怨恨打魚不得,也去那里撞籌,卻不是好。」
淺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淺薄鄙陋。《東周列國志》第一○回:「臣聞少師乃淺近之徒,以諛得寵。」
分薄緣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分淺薄。也作「分淺緣薄」、「分淺緣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