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0.21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壽陵失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遼東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少見多怪且自命不凡。參見「遼東白豕」條。《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亦可比喻因見識淺薄而羞慚。常為自謙詞。宋.江端友〈牛酥行〉:「持歸空慚遼東豕,努力明年趁頭市。」
資淺望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歷淺薄,聲望渺小。常用作自謙之辭。宋.朱熹〈乞追還待制職名奏狀六〉:「伏念臣自去歲誤蒙聖恩,擢置近列,使侍講筵,即以迂疏寡陋,資淺望輕,懇辭四五,而不獲命,遂已不敢復辭講職。」
邯鄲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管中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便說公孫龍像長住井底的青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根本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自以為懂了,但實際上只有學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為天空就是這麼小」一樣。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
淺見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聞狹窄,所知不多。謙言自己見識淺薄。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今輒條數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淺見寡識,蓋得之群言焉。」也作「淺見薄識」、「淺見寡聞」。
膚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淺薄而不深切。漢.張衡〈東京賦〉:「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清.唐仲冕〈芳錄山人詩錄序〉:「其天資學力有大過人者,非膚受反傅,片接寸附者所可幾及。」
分淺緣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分淺薄。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身未到,心先到,分淺緣薄,有上梢沒下梢。」也作「分薄緣慳」、「分淺緣慳」。
淺見薄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聞狹窄,所知不多。形容見識淺薄。《平妖傳》第二回:「此詩是駁那氣母、風囊、雲蓋、霧幙四件奇寶,不知此乃坐井觀天,淺見薄識之輩。」也作「淺見寡識」、「淺見寡聞」。
涼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德行淺薄,後世王侯有用為自謙之詞。《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